年 份 數字音樂 全球音樂產業(yè)
銷售收入
(單位:億美元) 增長率 占全球總銷
售收入比重 銷售收入
(單位:億美元) 增長率
2004年 4 — 2% 200 —
2005年 12 200% 5% 240 20%
2006年 22 83% 11% 200 -17%
2007年 29 32% 15% 193 -3%
2008年 37 28% 20% 185 -4%
數據來源:國際唱片業(yè)協會(IFPI)發(fā)布的《2009數字音樂報告》
根據SOUNDSCAN在2009年公布的音樂消費數據顯示:
數字音樂銷量在2009年上半年已經占據了音樂總銷量的40%,預期到2010年將占據50%的份額。
音樂消費渠道也逐步由傳統(tǒng)的音樂商店向數字音樂服務、在線零售、郵購等非傳統(tǒng)的渠道轉變,扮演最主要角色的是3G/互聯網。
我拿到的一份四川移動數據部內部統(tǒng)計數據表明,中國移動的無線音樂業(yè)務已占了中國無線音樂市場80%左右的市場份額,彩鈴使用人數達到3.87億,完全建立起霸主地位。(見圖——數據來自四川移動數據部)
2009年,三大電信運營商無線音樂業(yè)務對比
運營商 曲庫
容量 合作伙
伴數量 彩鈴用戶數(億) 用戶
滲透
率 業(yè)務
種類 運營支撐
合作伙伴 到賬
時間
中國
移動 近135萬首(其中華語歌曲22萬)首 總數超過
400家
(包括四大) 3.8 70% 彩鈴、振鈴、全曲下載等 由音樂基地及相關支撐公司組成 T+1
中國
聯通 預計5萬首 預計初期為
四大及主流
公司 0.48 彩鈴、振鈴、整曲下載等 組建音樂子公司 承諾由
T+3
縮短到
T+2
中國
電信 約35萬首
(對合作伙
伴要求) 未知 0.2(估) 50%(估) 通過招標方式與達到要求的合作伙伴實現
其中,除華納外,另三大唱片公司—索尼、EMI、環(huán)球唱片的總收入中,從中國移動分得的收入占40%~50%,其他唱片公司則有70%~80%的收入來自中國移動。(附圖—數據來自四川移動數據部)
主要唱片公司中國移動無線音樂收入占比
索尼 EMI 環(huán)球 華納 太合麥田 種子
中國移動無線收入
(萬元) 3100 2300 2600 1000 1700 900
數字音樂總收入
(萬元) 6100 5300 6600 3400 2020 1250
移動收入占比
四大:除華納外,另三家唱片公司的中國移動收入占比達到40%~50%
其他唱片公司:中國移動收入占比達到70%~80%
與巨大的市場貢獻和份額相對應的,是音樂基地及其創(chuàng)始人李向東的地位迅速提升。而中國移動的“基地戰(zhàn)略”更將李向東推上“教父”的寶座。
中國移動過去一直是中央音樂平臺和各省平臺同時并行。一首彩鈴既可以上中央音樂平臺,也可以上各省本地通道。原則上,中央音樂平臺的彩鈴版權只能隸屬一家唱片公司,而在本地通道上,一首彩鈴版權可轉售給多家SP。
在中國移動的“基地戰(zhàn)略”下,四川移動的中央音樂平臺被打造成音樂集成平臺,其前臺是音樂門戶網站,為客戶提供包括音樂搜索、彩鈴定制、音樂下載、音樂資訊等多種與音樂相關的服務。用戶通過手機就能獲得最新的音樂、排行榜歌曲。該平臺還為中國移動下屬品牌“中國無線音樂排行榜”提供支持。
四川移動在音樂基地具體運營中采取的是類似外包的模式。在內容上,四川移動可與四大唱片公司,包括滾石移動公司直接合作,其他則委托SP公司集成內容;在技術支撐上也主要由SP公司負責。
為了規(guī)范管理各省重復投入的音樂平臺,中國移動從2010年1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無線音樂內容集中管理,所有彩鈴內容由設在四川無線音樂基地統(tǒng)一引入,各省公司不允許自行新增任何本省彩鈴內容。
無論是SP還是CP,其能否進入中國移動網絡平臺的關鍵,都系于四川移動數據部和音樂運營基地主管一身。時勢之下,李向東被推上了音樂市場的金字塔尖,成為各方爭相討好的對象。在2003年后,因為李向東喜歡打網球,很多SP負責人也開始練網球,希望能和其套近乎。此后,李向東開始打高爾夫球,SP們就開始練習高爾夫。他具有比明星更高的依附價值。在當地圈內就傳說,成都最高級的牧馬山國際高爾夫球場,有一塊石碑還專門刻著李向東的名字,記錄他的一桿進洞。不知道是因為李向東和李華都鐘情于高爾夫這一特別愛好,還是當地就愛這個,當地電信圈像一個緊密的小圈子,高爾夫是這個圈子最流行的運動,既顯得有檔次,又能互攀結交。
盡管很多彩鈴內容提供商對李向東及無線音樂基地的分配方式頗有微詞,但很多人仍不得不在這個王國里“俯首稱臣”。也有人認為李向東“確實有能力,愿意學習,懂行”,因此還是對他存有感激之情。一家中國移動無線音樂基地的CP負責人就認為,中國移動所有的基地中,只有音樂基地異軍突起,除彩鈴的市場潛力,跟李向東也很有關系,“權力加上懂行,造就了李向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