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研究人類性象(4)

認識性學(插圖第6版) 作者:(美)威廉·L·雅博


媒體頻繁地引用或描述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但往往會簡單化或曲解原來的內容。學者傾向于把自己的研究發(fā)現限定為初探性的,或是屬于特定組群的情況。他們很少作概括性的結論。相反,媒體的描述則喜歡把學者的研究成果推而廣之。什么樣的研究才是可信的?很多人認為學術研究沒有優(yōu)劣之差,只要開展研究的人是專家,那么研究結果就同樣地值得信賴。但是,并不是所有研究都具有相互可比性,同時研究的質量也參差不齊。

顯然,大眾媒體并不是我們了解最新性學研究的最佳途徑。作為性學研究的接受者,我們需要時時注意一個報道是否表明了該項研究的局限性,開展研究的學者是否來自著名的學術機構。如果一份報告作出了概括性的結論,一定要謹慎對待。

2.2批判地思考性象

關于性象,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價值觀以及信條,但是作為性學的學生、教師或者研究人員,我們都必須以科學研究的態(tài)度要求自己。對于任何科學研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盡己所能做到客觀(objectivity),即按照事物真實存在的面貌作出觀察,而不是根據自己的感情或想法去判斷。它要求我們在理解某個事物的過程中,能撇開自己的想法、偏見或成見。

在性學研究中,時時做到客觀并不容易,因為性是人們的強烈情感與道德矛盾的聚焦點。我們對關性的體驗是很主觀的。但是無論難易,客觀性始終都是性學研究的基石。

我們大都思考過性的相關問題,但是想要批判地進行思考,我們就必須做到符合邏輯、注重客觀。這也要求我們必須避免作出價值評判;把自己的印象,偏見和成見擱置一邊;不混淆態(tài)度和行為;也不陷入像自我中心思維和本族中心思維這樣的常見思維謬誤中。

價值評判和客觀性

對許多人來說,客觀地看待性是很困難的,因為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讓我們用道德規(guī)范看待性,并且習慣給性貼上道德或不道德、對或錯、好或壞、正?;虍惓5臉撕?。因此在面對性的相關問題時,我們很容易作出價值評判(value judgment),即依據道德或倫理標準而非客觀標準作出評價。不幸的是,價值評判往往是妨礙理解的障眼物。它不會告訴我們激發(fā)人某種行為的動機;某種行為發(fā)生的頻率;以及行為者有何感受。價值評判不會告訴我們關于性象的任何事實,它只反映我們自己的觀感。所以在研究性學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摒棄價值評判,視之為求取知識的一種阻礙。

我們如何區(qū)別價值評判和客觀陳述呢?考查下面兩種說法,哪個是價值評判?哪個是客觀陳述?

·大學生應該在確定戀愛關系后才發(fā)生性行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