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1942年6月,由于無法查實這些人的抗日事實,日寇將他們分別判處緩刑,予以釋放。侯仁之以“以心傳心、抗日反日”的罪名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三年,取保出獄。他前往天津岳父家中與家人團聚,并見到了剛出生4個月的女兒,其時其情,永難忘記。
侯仁之在天津三年,邊在學校教書,邊繼續(xù)進行學術研究,相繼寫出了《天津史表長編草例》、《北平金水河考》等論著。但是,根據(jù)洪業(yè)老師的囑咐,為了不被日寇利用,直到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才予以發(fā)表。同時,他仍然堅持長跑,保持強健的體魄以迎接勝利的到來。
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三天后,剛被釋放的司徒雷登便召集洪業(yè)、侯仁之等5人開會,決定馬上成立復校工作委員會。司徒雷登提出:原燕大的教職員工,凡是在淪陷期間喪失氣節(jié)、為日偽政權工作過的,一律不得參加復校工作。10月10日,燕大開學典禮在大禮堂隆重舉行。未名湖畔鐘亭里的大鐘在沉寂了3年零10個月以后再一次敲響了。
1946年8月,侯仁之又開始他的“長跑”了──這次“跑”得遠:前往英國利物浦大學,投師著名歷史地理學家達比教授門下。由此,他正式邁進了現(xiàn)代歷史地理學的領域。三年以后,侯仁之的論文《北平的歷史地理》通過答辯,并獲得博士學位。
1949年,在新中國成立的前三天,侯仁之回到北京。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侯仁之有幸與無數(shù)歡欣若狂的群眾一道經(jīng)歷了那空前的盛會。他親眼看到那些著名的革命領袖與社會各界的代表一同出現(xiàn)在天安門城樓上,親耳聽到毛澤東莊嚴地大聲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那一刻,他感到渾身熱血沸騰。
當天晚上,侯仁之剛回到燕園,便被簇擁進了大禮堂。他回憶道:
……燕京大學的人非要叫我做報告不可。在大禮堂,燈全都滅了,只有一個電燈照著我,叫我一個人站在臺上講。那么多群眾出來,那么多!你看過去受壓迫,受迫害,現(xiàn)在新中國成立了,大家多么高興!新中國剛剛成立我就回來了,我激動極了!那天把我的感想在大禮堂講了,大家和我一樣激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