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終南
出家人××也可憐?????? 搭上茅棚住茅庵
床上無席鋪×草??????? 地上無笤風來掃
殿里無燭月高照??????? 鍋里無米野菜燒
我和小鳥一樣餓不著??到了冬天床鍋冰冷象石×
頭上風吹月亮照?????? 下床生火到五更多
拿上木魚把經(jīng)念???? 龍顏(疑似楞嚴)神咒
□□□□□□□????? □□□□□□□□
這首詩貼在一所茅棚的外墻上,以樸拙、天真之筆寫實,頗具先民古風。許多字跡已模糊難辨,想是風吹日曬所致。
詩的作者是一位孤身住山的尼師。我從茅棚前經(jīng)過的時候,她正在不遠處的山巖下生火做飯。自言沒讀過書,只是出家后在廟里學著認識幾個字。兩年前來到此地,搭建茅棚,專心修行。
“附近有水源,野菜、毛栗子也很多,自己還種了紅苕,有時山民、道友還送些米面來,就是冬天實在太冷?!彼唵螖⑹鲋@兩年的生活。
趕在她鍋里的蘿卜煮熟之前,我離開了那里。在崎嶇的山路上,想象著風雪之夜她蜷縮在四面透風的茅棚里,因為寒冷不得入睡,敲打木魚誦經(jīng)的情景。她說,修行就不能怕吃苦。流年過盡,韶華去了
通往兜率臺的小路上開滿了藍色的鳶尾花,山門關著,從圍墻頹圮之處向內望去,只見一位尼師在院子里蒔花種草。于是輕叩門扉,意欲入內歇息片時,以解乏倦。
“阿彌陀佛,清修之地,恕不接待訪客。”
“那么可否討碗水喝?”
她猶豫了一下,而后打開門請我進去。眼前的人年約四十,端莊沉靜,著灰色僧衣、青布鞋。她領我走到露臺上的瓦屋前,把我安置在樹下的矮凳上,就掀起竹簾進屋倒水去了。小院幽清,打掃得一塵不染。遠處層巒疊翠,蒼松連云,使人心目為之一爽。
“坐此聽松濤,看山月,當是何等意境!”接過她端來的水,我不禁發(fā)出這樣的感嘆。
“看久了,也不過是尋常景色,人情大抵皆然?!蔽覀兙瓦@樣開始了對話。她說隱遁山林容易,真正做到忘情于世卻難。說粗茶淡飯無所苦,難耐的是經(jīng)年累月的孤獨。
“既怕孤獨,為何門舍常關,不與人接?”
“修行原就要耐得住寂寞呀!待到內心充盈,不希冀任何自外而來的東西時,我便可以敞開院門,甚而下山去。因為到那時,我的心才會自由自在,不被物擾。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你懂么?”
我不知道怎樣作答,她所說的我都明白,然而如若讓我將韶華全數(shù)交付孤獨,那么無論結果是什么,我都不愿換取。人各有天性,無可勉強。雖然做不了她那樣的人,我卻欣賞她,因為她做了自己想做的事,也終將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