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言/天才是訓練出來的(3)

天才的基因 作者:(美)戴維·申克


即便是在職業(yè)球隊中,威廉姆斯的訓練強度也遠遠超出常規(guī),以至于經(jīng)常會因比賽結(jié)束而不快?!八粎捚錈┑嘏c隊友和對手探討擊球技術(shù)?!眰饔涀骷艺材匪埂て召嚹泛捅葼枴ぶZ林寫道?!八奶帉ぴL那些偉大的擊球手——霍恩斯比、科布等,并屢次向他們討教技術(shù)?!?/p>

他以同樣的勁頭研究投手?!巴妒至晳T于指出擊球手的弱點?!迸c威廉姆斯同在教士隊效力的錫德里克·德斯特說道:“威廉姆斯從來不那樣,投手挑不出特德的毛病,特德卻能指出他們的不足。”第一次看到托尼·弗雷塔斯投球時,那時我們都并肩坐在長凳上,特德說:“這個家伙不會給我一個我能擊中的快球。他會浪費這個快球,讓我擊出弧球。他將落下比分,隨后會扔給我一個曲球?!笔虑榈陌l(fā)展正如特德所料。

經(jīng)過在北部公園場地10年不懈的努力,以及在小職業(yè)球隊聯(lián)盟磨煉4年之后,1939年,威廉姆斯以一個大牌擊球手的身份正式加盟大職業(yè)球隊聯(lián)盟,并使球技日臻完美。1941年,在他效力于波士頓紅襪隊的第三個賽季里,他成為他所在的時代的唯一一個,也是最后一個能在一個賽季里打出400個本壘打的大聯(lián)盟球員。

在隨后的1942年,威廉姆斯以飛行員的身份應(yīng)征進入海軍。檢測顯示他的視力非常出色,但還在人類的正常視力范圍之內(nèi)。

在20世紀的一些小提琴演奏家身上,也發(fā)生了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相比過去幾個世紀,他們進步的速度超越前人。

我們知道這一點是由于我們固定的基準,就像愉快的《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協(xié)奏曲》和巴赫《第二號D小調(diào)無伴奏小提琴組曲》——那是長達14分鐘難以演奏的小提琴作品。這兩首作品在18世紀被認為是很難演奏的,但現(xiàn)在許多小提琴學生不僅常常演奏,并能演奏得很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