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位父親的小組中,大家討論了共同關心的有關培養(yǎng)孩子的幾個基本問題。29歲的父親斯科特有個8個月大的兒子,他問道:“怎么才能從孩子的反應中識別出爸爸媽媽誰對他的影響力更大一些呢?我說的是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塑造,我很擔心這個。我妻子和孩子特別親密,她每天從早到晚和他在一起,我很高興她和兒子親密相處,但是我一個星期有四天晚上不在家,我想知道我能做些什么對孩子有影響的事情呢?我不希望他長大成為一個軟弱無力、缺乏男子氣概的人,如果我必須花更多的時間和他在一起,應該從他多大年齡開始呢?”
吉姆提出更深入問題:“怎么才能讓男孩像個男孩,女孩像個女孩呢?父親應該花多少時間和兒子在一起呢?”
利昂說:“我想用另外一種方式來提問:男孩女孩應該區(qū)別對待嗎?”
我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如下:
這是一個現(xiàn)在廣受爭議的問題,我們確實無法從“我們應該怎樣養(yǎng)育男孩女孩?”這個問題入手,我們首先必須問這樣一個問題:“在我們今天的社會里女人和男人希望自己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這個爭論會非常激烈,正如你們知道的美國人為“男女平等權利修正案”所做的斗爭,而人們男女平等的觀念至今仍在轉(zhuǎn)變之中。
如果女人和男人對他們希望扮演的角色有了堅定的信念,那么他們就可以比較容易地來處理第二個問題:怎樣為男孩女孩成年后的角色任務做準備?
怎樣培養(yǎng)男孩的男性氣概和女孩的女性氣質(zhì),這個問題也很難理性地回答,因為在不同社會和國家里,人們對男性氣概和女性氣質(zhì)的定義是很不一樣的,在今天的美國社會里,這些定義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
在18世紀的英國,紳士穿著領口、袖口飾以蕾絲花邊的衣服,拿著銀柄手杖,走路故作斯文;在史前的希臘克里特島,女人袒胸露背地在競技場上與公牛搏斗;在維多利亞時代,女人們聽到男人使用粗魯下流的語言時會非常憤怒,而現(xiàn)在許多女人自己也這樣說話。現(xiàn)在世界許多地方,同一工作領域中的男人和女人在走路、說話、動作手勢上的習慣已經(jīng)幾乎是一樣的了,所以,所謂男性氣概和女性氣質(zhì)是在不同的社會里培養(yǎng)出來的,而且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