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永遇樂

美得令人心醉的宋詞 作者:顧非熊


永遇樂

[北宋]蘇軾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① 明月如霜,好風(fēng)如水,清景無限。

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

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云驚斷。②

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③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④

詞牌故事          

《永遇樂(lè)》大約創(chuàng)制于唐代中葉。有傳說杜秘書擅寫小詞,他的鄰家有一名叫做酥香的少女很喜歡他的詞,于是兩人有了私情。杜秘書的仆人檢舉了這件事,杜秘書因此被流放,臨行之時作《永遇樂》詞與酥香訣別。

注講                  

①彭城:今江蘇徐州。蘇軾當時做徐州的地方官,剛剛平治了徐州的水患,正是心情快慰的時候。燕子樓:唐人張建封為愛妾關(guān)盼盼所修建的小樓,宋時猶存。蘇軾這首詞背后的故事,就是張建封與關(guān)盼盼的一段愛情離合。唐玄宗天寶年間,張建封管轄徐州,迷戀上當?shù)氐漠敿t歌女關(guān)盼盼,便修了燕子樓給盼盼居住。每有貴客,他便請出盼盼獻上歌舞。白居易曾經(jīng)來此做客,對關(guān)盼盼極為贊賞,寫詩來形容盼盼如同微風(fēng)中的一朵牡丹,裊娜多姿。白居易離開徐州之后,張建封很快便去世了,盼盼也不知下落,直到十年之后,張仲素在經(jīng)過徐州之后給好友白居易帶來了三首詩,其一是: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長。其二是:北邙松柏鎖愁煙,燕子樓中思悄然。自埋劍履歌塵散,紅袖香銷一十年。其三是:適看鴻雁岳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瑤瑟玉簫無意緒,任從蛛網(wǎng)任從灰。詩寫得情真意摯、蒼涼感人,正是關(guān)盼盼所作。在張建封死后,張家人扶著靈柩歸葬北邙山。盼盼從此便把自己封閉在燕子樓里,過著足不出戶的日子,一轉(zhuǎn)眼就是十年。這十年間,慕盼盼之才名、艷名而來的人著實不少,但盼盼始終惦著張建封的情義,再不肯與人一見,偶有作答,也只是以詩明志而已。這些詩累積起來已經(jīng)有三百多首了,白居易看到的這三首便是其中的只言片語。白居易感慨萬千,步盼盼的原韻和了三首。其一是:滿窗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臥床。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其二是:鈿暈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著即潸然。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十一年。其三是: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墓上來。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當白居易的三首詩傳到了盼盼手里,讓盼盼唏噓萬千。但是,當把這三首詩看完之后,盼盼卻發(fā)現(xiàn)后邊還附著一首七絕:黃金不惜買蛾眉,揀得如花三四枝。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盼盼看后容顏大變!這首詩是說,當年張建封不惜重金買得絕色女子,盡心盡力地教她們歌舞技藝,但身死之后,那些受張公大恩的歌舞伎卻沒有一人追隨張公而去。人情世態(tài),可為一嘆。關(guān)盼盼哭著說道:“我并不是不肯追隨張公,只是生怕在我以死殉情之后,世人會因此而批評張公重色。張公若有從死之妾,恐怕清譽受損?!崩^而步韻一首,作答白居易:自守空房斂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舍人不會人深意,訝道泉臺不去隨。詩中說十年來自己獨守空房,愁眉緊鎖。當年白居易寫詩形容自己如風(fēng)中牡丹,而今春去也,牡丹早已凋零,只是心中深意無人會得,不免嘆息。她又寫一聯(lián)“兒童不識沖天物,漫把青泥污雪毫”,笑白居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此悲哀不食,十多天后便當真追隨張建封而去了。燕子樓前緣后事,說來令人無限嘆惋。時移世異,蘇軾在這燕子樓上夢見前代佳人,又生出一番感慨。

②紞(dǎn):敲擊。鏗(kēng)然:聲音響亮而清晰。

③這首《永遇樂》上片寫實,說如今的燕子樓上明月如霜,好風(fēng)如水;院子里有曲港跳魚,圓荷瀉露。這樣清幽的景致卻是那樣的寂寞,因為當年這里的主與客早已經(jīng)看不到這些了。三更時分,驟然驚醒,還記得夢中盼盼的出現(xiàn),于是披衣起身,恍恍惚惚地在園中尋覓,不知不覺中已經(jīng)把園子走了個遍。

④黃樓:是蘇軾在平治徐州水災(zāi)之后修建的一座高樓,鋪以黃泥,取的是“以土克水”的意思。平治水患是蘇軾在徐州任上最大的政績,黃樓就是蘇軾為紀念自己這份功勛而修建的。但是,洪水過去了,黃樓落成了,慶典結(jié)束了,蘇軾卻從燕子樓想到了黃樓,從張建封和關(guān)盼盼想到了自己,想到多年之后有人游徐州、登黃樓,面對著和今天一樣的夜景,是不是也會生出和自己今夜一般的浩嘆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