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曾經(jīng)在電視上看主持人采訪過一位成功人士,這位眾人眼中的成功者說:“你們不應該采訪成功者,而應該采訪失敗者;成功者的經(jīng)驗并不會讓人取得成功,但失敗者的經(jīng)驗卻可以讓人避免失敗。”
這句話說得非常正確,對于一個決心做大事的人,在他前進的道路上沒有失敗并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失敗可以讓人積累經(jīng)驗,而廉價的成功只能讓人變得更加自負。
為何年少時被稱為神童的方仲永長大之后卻泯然眾人呢?因為他成長的道路太順利了,一點挫折也沒有經(jīng)受過,總是被成功的喜悅和他人的贊揚聲環(huán)繞著,最后迷失了自己。
同樣是神童,明朝嘉靖年間出現(xiàn)的一位湖北孩子就比他幸運得多。這個孩子也是從小被冠以神童的稱號,五歲的時候開始學習經(jīng)文,七歲便通曉六經(jīng)大義了,等到十二歲時便考中了秀才,一時間意氣風發(fā)。
十三歲的時候他向更高的層次邁進,報名參加鄉(xiāng)試。在鄉(xiāng)試時他對答如流,讓當時的湖北巡撫非常滿意,并且把自己的腰帶解下來贈送給了他。但等他走后,巡撫卻吩咐手下人無論如何不能讓他考中舉人。
這并非是巡撫大人想要為難這孩子,而是巡撫見過太多因少年成名而不思進取的例子,于是想用失敗來考驗考驗他的意志。
果然在失敗中磨煉出來的孩子沒有消沉,他刻苦準備了三年,在第二次的考選中一舉中的。
這孩子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治世之臣,萬歷年間的內(nèi)閣首輔大學士張居正。
張居正的一生,取得了別人無法企及的成就,但同樣也承受了別人無法承受的失敗和打擊。這第一次的落第就是一次莫大的打擊,試想如果他在十三歲時就成功地考上了舉人,很可能就會因為的成功變得目中無人、驕傲自滿,而這樣的性格一旦養(yǎng)成,在風云詭譎的朝堂上,成就一番大事業(yè)的道路恐怕也就被堵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