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真的可以預測嗎?人們總是習慣用“不可理喻”來形容它。
在電視上,我看到一則報道丈夫槍殺妻子的新聞。報道中說,兩人剛剛離婚沒多久,男人在接到法院離婚判決書的當天又接到了禁止他接近前妻的人身保護令,而那天正是他的生日。新聞中還提到,男人曾恐嚇過妻子,在事發(fā)前一周還用槍指著她的頭,他剛剛被公司老板開除了。盡管有這么多促使他邁出最后一步的因素,新聞播報員還是用平靜的話語結(jié)束了這段新聞:“當局表示沒有人能預測到這樣的事情會發(fā)生。”
我們之所以認為人的行為是無法預測的,是因為我們把人當成一種復雜的生物,我們認為他們有著太多可能的想法和可能的行為。要在這上百萬種動機和行為中,猜出最終結(jié)果,豈不是比中彩票還難嗎?
其實,這一點兒都不難。人的行為是完全可以預見的,并且有一定的模式可循。
正如普通人的行為可以預測一樣,壞人的行為也是可以預測的。
每天早上,當我們開車穿梭于車水馬龍的道路上,我們完全能夠準確預測出成千上萬名司機的行為:你只要憑借前方司機頭部的一個小動作,就可以判斷出他會不會讓你趕超他那輛小貨車。同樣的道理,你可以預測出小孩在被家長警告后會有什么樣的反應,依此類推:導演可以預測出觀眾對某個電影鏡頭的反應;律師可以預測出陪審團對證詞會有什么樣的反應;廣告商可以預測出消費者對一條廣告會產(chǎn)生的反應;丈夫可以預測出妻子對一句話的反應;作家可以預測出讀者對一段文字產(chǎn)生的反應,等等。
人們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喜歡把那些壞人稱之為居心叵測的人,認為他們的行為不可理喻。其實每一件危險行為都是有目的、有意義的,至少對犯罪者本人如此。只要你依舊認定危險行為是不可理喻的,你就無法試著去理解它。
有些暴行非常殘忍,我們會把兇犯稱作怪獸。但是在本書中,你將看到,他們其實也是人。正是因為他們和你我一樣都是人,所以他們的行為不是不可預測的。
或許,你讀本書的目的,正是要多了解一些壞人的想法,但當你讀下去,你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壞人的想法也存在于你我心中。即使是最慘絕人寰的暴行,都有一定的模式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