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jié)愛是一種修行

總裁教練模式 作者:張佳明


曾有許多總裁朋友問我:“佳明老師,一生中除了創(chuàng)造財富、實現(xiàn)夢想、享受生活……我們還應該要做些什么?”我的回答只有八個字:修行、布施、遷善、盡孝。

第一件大事,修行。

人生就是修行!人生在世,需要不斷地為心靈除塵,自省、自責、自悟、自重……

從我們來到人世間的第一聲啼哭開始,我們將要面臨的就是學業(yè)、就業(yè)、工作、復雜的人際關系、度過幸福或者凄涼的晚年,又在親人的哭泣中離開塵世——人生輪回大抵如此。在這個輪回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擾,而所有的困擾均源于心。心無所念,還有什么可以困擾自己?心無雜念則萬事皆空,坦然接受現(xiàn)實,解決好遇到的問題,了結一切不該結的緣。只有心靜了,才可做到身心皆修,才能夠修得功德圓滿。

我們每個人都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上奔波,只是人生旅程給每個人的感覺都不一樣。有的人旅程短暫,尚未欣賞人間美景即轉眼離去。有的人卻要長途跋涉,或閱盡人間春色,看到的是無限風光在險峰;或疲于奔命,常嘆人生苦旅。

第二件大事,布施。

布施就是將金錢、實物以及思想布散施舍給別人。布施是大乘佛法六度之中的第一項,其種類有三種:法施、財施和無畏施。其中,法施就是用佛法開導他人,解脫他人的人生痛苦;或傳授給他人謀生的技能。所謂授人以魚莫如授人以漁,說的就是這個理。財施,就是錢財上的布施,包括吃的、穿的、用的、住的。無畏布施,指令別人免于危難或病痛等,譬如說我們放生或對有病的生命施予照顧;不殺生,對無錢治療的病人給予醫(yī)藥方面的無私幫助,解除他們的不安全感等。

布施不在于錢多少而在于要用心去做。比如,對別人給予和顏悅色的布施叫和顏施;向人說好話并勉勵別人的布施叫言施;為對方設想、體貼眾生的心的布施叫心施;身體力行,幫助別人,如幫人拿行李的布施叫身施……

《大智度論》里講了一則故事:有一大戶人家失火了,火勢很大,想撲是撲不滅的,在這種情況下,愚癡的人會拼命地救火,結果火沒有撲滅,房屋和財產全部化為灰燼。而有的人,不會急于拼命救火,他會趕快把貴重的物品搬出,把損失挽回到最小的限度之內就行。

布施等于播種,挾帶不純動機的“垢染布施”,就像種子下到鹽堿地里,不會有好的收成。而且,這種子本身的功能不但與土地的品質處在一種相依相存的關系中,還需要有陽光、空氣和雨水,才能使種子發(fā)芽。種子放在玻璃瓶中,固然不會發(fā)芽,但播種在貧瘠的土地上,若得不到雨水的滋潤,也同樣不能開花結果。

佛教提倡“不為自己求安樂,但愿眾生得離苦”,換成現(xiàn)代語言,就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自己不成佛,也要先讓別人成佛。倘若你能通過修行而擁有如此胸懷,則勢必得道多助。眾人拾柴火焰高——良好的口碑,是你成就宏圖偉業(yè)的基礎!

第三件大事,遷善。

遷,是遷移的意思,善就是好的意思,遷善就是把不好的事情遷移到好的方面來。不好的事情能變成好的事情嗎?回答是肯定的!現(xiàn)在,請讓我們分享一個小故事:有一次,我要到河北某公司做培訓,遂在飛機起飛前一個小時來到機場,但航班因故取消。于是,改簽成第二天上午的飛機。第二天,再次提前一個小時到達機場,機場卻通知由于天氣原因飛機再次延遲。下午即將開課,飛機的延遲無疑會影響課程的正常開始,我的心情糟透了。憤怒無濟于事,我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我看到一對老夫妻坐在角落里,高興地說著悄悄話,好像飛機延誤與他們無關。老先生戴著一副金絲眼鏡,舉止間透出一種儒雅,老太太雖然滿面皺紋,但皮膚白凈,衣著不俗。我又看到一位中年男士,把筆記本電腦支在腿上,緊鎖著眉頭在看頁面,我猜他一定是企業(yè)的老總或高管,于是在機場就開始辦公。轉過頭,我看見一對年輕夫婦帶著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男孩子很淘氣,在椅子上爬來爬去。顯然,飛機延誤并沒有影響他的好心情。媽媽很耐心地看護著兒子,爸爸則在旁邊用充滿愛意的眼光看著這母子倆……三個小時過去了,突然接到通知說我所乘坐的飛機開始換票了,我意猶未盡,通過觀察別人、體會別人的感受,我經歷了從極度憤怒到心態(tài)平和的過程。這是遷善的結果!

在一件事發(fā)生時,不要抱怨、不要憤怒,要向內看,要看由自己引發(fā)了什么,要抱著是我導致了一切發(fā)生的心態(tài)來解決問題,這樣就會很容易產生遷善的心。愛一個人的人,是愛人;愛一家人的人,是家長;愛一個城市的人,是市長;愛一個省的人 ,是省長;愛一個國家的人,是主席。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去面對它。

見善遷之,見過則改之。遷善需要長期的堅持,這樣才會更易達到目標。

第四件大事,行孝。

如果在你下飛機的時候,你的父母和孩子來接你,你先抱誰呢?

如果在你回家的時候,開門出現(xiàn)的是配偶、父母和孩子,你先叫誰呢?

這些年來,我們由于忙于工作和事業(yè),逐漸忽略了父母的感受,有時甚至遺忘了他們!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從孔子、岳飛到如今的孝子賢孫,他們都把“孝”作為立德的必修課。我看過這樣一個電視公益廣告:晚上,一位母親為她的母親倒上一盆熱水燙腳。她的母親邊洗腳邊露出滿臉的幸福微笑。這位母親的舉動被她的兒子看見了,于是兒子也學著母親的樣子,去打了一盆熱水,雙手吃力地捧著來到母親跟前說:“媽媽,洗腳?!边@個小小的舉動讓這位母親感動得熱淚盈眶。

這則公益廣告十分感人,讓人看了過目不忘,深受教育。子女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是做人的一種美德。從母親孕育我們的那一刻起,父母便開始了人世間最偉大的奉獻,他們扶我們走路,教我們學說話,為我們遮風擋雨,給了我們一個溫暖的家。我們經??梢钥吹竭@樣的情景:在農貿市場買根蔥也要掂量斤兩,買把青菜也要將水分甩了又甩的女人,在養(yǎng)育兒女方面卻一點也不吝惜。寧愿自己喝稀粥,也要讓孩子“吃香的,喝辣的”,自己勒緊腰帶也要為孩子買鋼琴……

人人都有為兒為女的一天,亦有為父為母的一日。試想,如果自己踐踏“孝”字,讓父母傷心斷腸的同時,也言傳身教給自己的兒女,將會給自己帶來什么樣的結果?今朝為子我不孝,他日為父子不孝,自釀苦酒自己嘗。家庭是社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每個家庭都美滿幸福了,社會才能和諧。我們應以一顆感恩之心去孝順父母,營造一個尊老、愛老、惜老的良好家庭氛圍。試想,一個不懂得感恩、不孝敬父母的人,你如何讓他對公司忠誠?一個對父母不孝的總裁,憑什么讓人跟隨?

贍養(yǎng)年邁的父母是我們的義務,記住他們語重心長的教誨是我們對他們的尊重,體諒他們良苦用心的嘮叨是我們的本分。這些都不是衡量孝不孝順的標準。不是事事以他們的喜好為準則,毫無判斷地去實現(xiàn)他們每個要求才叫聽話。不是放下自己的所有追求,損害別人的利益,違背自己的愛人,向著父母,就是孝順。我們讓他們享受天倫之樂,讓他們不再為成長的我們擔心,讓半輩子為我們而活的他們,盡情地以他們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去過他們自己的生活。這才是我們應該努力為他們做的。

?;丶铱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也許在你們看來是一件極為簡單的事情,而在我的身上,那已經是一件一輩子都無法再做的事情,五年前,我的母親去世,但我依然把心里面最重要的位置留給她,我的媽媽,她是那么慈祥和可親,是那么善良和樸實,如果有下輩子,我還想做他的兒子!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