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機工程學的指導原則
應保證物理、化學、生物等條件對人的健康無不良影響,并能使工作者保持其效率,促進其能力的發(fā)揮。為此,既要考慮客觀的可測量條件,又要考慮主觀方面可確定的條件。
(1)工作室空間尺寸要足夠大,各種操作器應布置在可觸及的范圍內;為此,要考慮工作室人數、占用的空間、設備占用面積、通道等因素。
(2)空氣條件應滿足基本要求。為此,要考慮氣溫、空氣濕度、氣流速度、輻射、室內空氣的污染、消耗空氣的設備等因素。
(3)應根據具體工作活動布置照明,使視知覺舒適,為此,要考慮照度、照明的均勻性、無眩光、對比度、光色、人的年齡等因素。
(4)應以心理學的觀點來考慮工作房間和工作器具的色彩配置,為此,要考慮色調、色相、明度、純度各配置的調和與對比關系等因素。
(5)必須防止有危險的物質和有害射線的作用,為此,要考慮粉塵及有毒性氣體輻射線、微波等防止措施。
(6)室外工作情況下,必須有足夠的抵御壞天氣的防護措施,要防熱、防凍、防風、防雨、防雪、防水。
(7)應避免有害健康或導致危險的噪聲影響,降低和控制振動源,提供個人防振措施。
(8)工作高度、座位、工作面、工作臺的設計應適合操作者的身體尺寸,操作者可在工作中實現舒適的身體姿勢,即身體軀干挺直,身體重量能得到適當的分配,手、臂、腿應有足夠的活動空間。
(9)座位裝置應適合于人體的生理特點,操作者應能交替采用坐姿和站姿,把手和手柄應與手和臂的結構相適應。
(10)當顯示器的數量很多時,應注意其排列和布置,以清晰、迅速、可靠地獲得信息,控制器的選擇、設計和配合應適用于人體操作,各類控制器的功能應易于辨別,避免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