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會見外國領導人是把他們召到他的住處,鄧小平則正好相反——他遍訪東南亞、美國和日本,以他自己高調、直率、偶爾有些盛氣凌人的風格開展外交。1978年和1979年,鄧小平風塵仆仆地頻頻出訪,以改變中國的國際形象——從革命斗士變?yōu)樘K聯(lián)和越南地緣政治陰謀的又一個受害者。越南戰(zhàn)爭期間,中國是站在另一邊的,它曾經(jīng)在泰國和馬來西亞的華僑和少數(shù)民族中間鼓動過革命?,F(xiàn)在大敵當前,這一切都成為次要。
1979年2月鄧小平在接受《時代》周刊的采訪中,向公眾闡釋了中國的戰(zhàn)略方針:“如果要來縛住北極熊,我們唯一的辦法就是團結起來。只靠美國的力量是不夠的,只靠歐洲的力量也不夠。我們是窮國,力量不大,但是如果我們聯(lián)起手來,那就有分量了?!?/p>
鄧小平在歷次出訪中不厭其煩地強調中國還比較落后,希望從先進的工業(yè)化國家那里得到技術和專門知識。但他也堅持說中國雖然不夠發(fā)達,卻并不會因此改變它抵抗蘇聯(lián)和越南擴張的決心,如有必要中國會使用武力,單獨行動。
鄧小平的出訪——以及他多次提到中國貧窮——與傳統(tǒng)的中國治國之道迥然不同。沒有幾個中國統(tǒng)治者去過外國(當然,傳統(tǒng)觀念認為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嚴格來說沒有“外國”可去)。鄧小平公開強調中國的落后,強調中國需要向別國學習,這與中國的皇帝和官員與外國人打交道時表現(xiàn)出來的傲慢形成鮮明對比。沒有一個中國統(tǒng)治者對外國人說過需要外國的東西。清廷接受了有限的外國創(chuàng)新(比如對耶穌會的天文學家和數(shù)學家表示歡迎),但一貫堅持說與外國人通商是為表現(xiàn)中國的仁善,而非中國所需;毛澤東也高度強調自力更生,即使因此使中國陷入貧窮和孤立。
鄧小平先訪日本,此行是為了簽署中日關系正?;瘲l約。鄧小平的戰(zhàn)略計劃是同日本不僅要實現(xiàn)關系正?;?,而且要實現(xiàn)和解,好讓日本幫助孤立蘇聯(lián)和越南。
為此目的,鄧小平愿意不再計較日本給中國帶來的長達半個世紀的苦難。他表現(xiàn)得熱情洋溢,宣布說“我心里很高興”,還給了日本領導人一個擁抱,這樣的舉動在日本社會幾乎絕無僅有,在中國也是一樣。鄧小平毫不掩飾中國經(jīng)濟的落后:“長得很丑卻要打扮得像美人一樣,那是不行的?!闭埶谠L客留言簿上簽名時,他寫下了對日本成就的空前贊揚:“向偉大、勤勞、勇敢、智慧的日本人民學習、致敬。”
1978年11月,鄧小平訪問東南亞,到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他把越南稱為“東方的古巴”,說蘇聯(lián)和越南剛簽署的條約是對世界和平的威脅。1978年11月8日,他在泰國強調說蘇越條約威脅到“亞洲、太平洋以至整個世界的安全與和平”:“這份條約不單是針對中國的……它是蘇聯(lián)重大的全球計劃。你可能認為條約的意圖是包圍中國。我對我們的友好國家說中國不怕包圍。它對亞洲和太平洋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亞洲、太平洋以至整個世界的安全與和平都受到威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