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血燕”真的存在嗎?(1)

鳥與獸的通俗生活 作者:果殼


famorby

談到吐血的鳥兒,“杜鵑啼血”恐怕就是一個典型了,不過,大多數人想必都清楚,這只是文人騷客表達哀怨之情罷了。那么,傳說中的“血燕”,即由金絲燕在筑巢時嘔心瀝血,吐出帶血的唾液完成的燕窩,到底是真的還是跟杜鵑的故事一樣,只是個比喻?

 “燕子吐血”,噱頭!

要弄清楚“血燕”,先得知道燕窩是怎么一回事。燕窩是金絲燕以唾液黏合數量不等的羽毛、草莖等材料凝結而筑成的巢,能營造可食燕窩的金絲燕有好幾種,其中主要是爪哇金絲燕(主要分布在亞洲熱帶地區(qū))。根據采摘地點的不同,燕窩分為洞燕和屋燕,采集于天然山洞中的野生金絲燕所筑的巢便是洞燕,而在人工搭建的燕屋中筑巢的金絲燕則出產屋燕。根據不同的色澤,燕窩還可分為白燕、黃燕和紅燕,其中紅燕就是所謂的“血燕”。

金絲燕平時懸掛在洞壁或燕屋的木板上休息,筑巢是為了產卵和育雛。在產業(yè)化的燕屋中,為了確保金絲燕的健康和燕窩的品質,燕窩都得等小鳥成長失去功能后,才會被采集。但棲息在洞穴中的野生金絲燕則得不到這樣的優(yōu)待,往往鳥兒還沒來得及產卵,剛筑成的燕窩就被人們采摘走了。第一次筑巢時,金絲燕時間充裕、身體健壯,燕窩基本全由唾液組成,質地最純凈,這樣的燕窩古時被稱為“官燕”,用來進貢。為了完成傳宗接代的使命,苦命的鳥兒不得不再次筑巢,但繁殖季節(jié)在即,大量唾液也被消耗掉了,鳥兒便用許多羽毛或草莖作為材料,以唾液黏合起來筑巢,這樣的燕窩被稱為“毛燕”和“草燕”。

傳說中,當金絲燕兩次被連窩端后,第三次筑巢時會因體力消耗過度,連血也吐了出來,這種帶血的唾液筑成的巢就是血燕。這類傳言認為,血燕是金絲燕竭盡生命嘔心瀝血而成,所以營養(yǎng)價值特別高。

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證據能證實燕子吐血的說法。馬來西亞農業(yè)部副部長蔡智勇和燕窩商聯合會秘書馬瑞來直言,沒有燕子吐血這回事,筑窩吐出血絲的“血燕”是商家為了獲取更高利潤而制造的噱頭。事實上,無論第多少次筑巢,屋燕都是白色的,而真正可能形成紅色燕窩的天然“血燕”只存在于洞燕中。而且,金絲燕既然懂得用羽毛、草莖作為建筑材料,苛待自己吐血筑巢又是何苦來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