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鳳麒見過卜羅米多次。在他的印象中,這位年輕牧師少言寡語,處事謹慎,謙恭禮貌,表情嚴肅,偶爾露出一絲微笑,如此而已。直到這次,博士才有所深思。在滾滾紅塵中長時間跟蹤一個少女并成功地偷拍大量照片而又不被任何人覺察,這談何容易。蘇鳳麒百思不得其解:卜羅米怎么練就這一招的,他圖的是什么?哼,十有八九是想以效犬馬之勞討好我,有朝一日混個齊大副校長、教務長或神學院院長什么的!
蘇鳳麒下令調來金陵大學應屆畢業(yè)生的全部檔案,只是為了掩人耳目。他唯一感興趣的,他緊緊盯著的,其實只是“那顆多年來引起異常攝動之隱星”。現(xiàn)在,材料都在那幾個鼓鼓囊囊的卷宗內。
丁潔瓊在頤和園門前苦苦等待了三天,失望而歸。她在火車上便病了,回到南京后病得更厲害,可恰在此時留學考試臨近了。她的考績一直拔尖,本可以保送留學的,也叫推薦留學或免試赴美留學??墒撬蟀凑聟⒓庸M留學招考。這樣做她本來也能輕而易舉地考取,可是……
丁潔瓊帶病參加考試。第一天的三門考試,第一門便考得不甚如意,也許尚能達到錄取水平;第二門連及格都成問題,第三門考試剛開始她便支撐不住了,走出試場嘔吐,而按照規(guī)定一旦離開試場便自動失去該場考試的資格和考績。她住進醫(yī)院,第二天和第三天的六門考試都不能參加,后來一連八天也一直住院。因此,卷宗中的“本屆留學考績記錄”基本上等于零。
但丁潔瓊五年大學期間的學歷檔案非常扎實。在第一任中國人校長凌云竹治下,金大的管理非常嚴格。檔案中除每個學生都必不可少的個人簡歷和品行記載外,最詳細的是歷年考績登記,甚至保存了學生肄業(yè)期間各學年、各學期和各科的部分試卷。蘇鳳麒審視了丁潔瓊的必修課力學、聲學、光學、電磁學、固體物理、熱學和分子物理的考績,還有數(shù)學物理、化學物理、原子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各門類考績,竟幾乎全部是滿分,只出現(xiàn)過少數(shù)幾個九十幾分。蘇鳳麒著意考察了丁潔瓊的數(shù)學才能,發(fā)現(xiàn)其微積分學、微分方程、積分方程、泛函分析、級數(shù)論、函數(shù)論、變分法、數(shù)理邏輯和幾何學的考績也幾乎全是滿分。
尤其使蘇鳳麒吃驚的是丁潔瓊那篇畢業(yè)論文《TheMathematicalAnalysisOfRutherfordExperiment》(“盧瑟福實驗”的數(shù)學解析)——你聽,口氣多大!盧瑟福[注1]是什么人?英國皇家學會會長,一九○八年諾貝爾化學獎榮膺者。一九一一年的“盧瑟福實驗”被公認為一座里程碑,通過這個實驗創(chuàng)建的“行星模型”被奉為原子物理學的圭臬——可是幾乎沒人知道,劍橋大學教授盧瑟福在將原子核構造天才地想象成繞太陽運行的行星時,曾受到過同為劍橋大學教授的同事和朋友,以行星研究聞名的蘇鳳麒博士的啟發(fā)。
丁潔瓊論文根據“盧瑟福實驗”之后各國實驗室的報告提出一系列數(shù)學公式和計算方法,企圖據此反映電子圍繞原子核運行的規(guī)律。在蘇鳳麒看來,這篇論文也許有單薄之處,卻能從中看出非凡的才氣,看出思維和推導的縝密,特別是看出一個年輕女子在物理學領域不可限量的前景!
丁潔瓊自幼生活在國外,在語言方面表現(xiàn)出奇跡般的天賦。小報上說她“熟諳五國語言”,恐怕還不止此。她可以把其他學生必須花在外國語學習上的大量時間精力用在主課上,而駕輕就熟地閱讀經典原著對她大有裨益……
“我不會看錯的,這個丁小姐很可能是又一位希帕蒂婭[注2],又一位柯瓦列夫斯卡婭[注3],又一位居里夫人!”蘇鳳麒站起來,雙手抄在背后,在屋里踱來踱去:“可命運為什么如此安排,不讓她成為我的學生、朋友或女兒,偏偏讓她成為我的敵人呢?”
……………………
[注1]盧瑟福(1871-1931):生于新西蘭的英國物理學家。劍橋大學教授,皇家學會會長。190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911年根據著名的“盧瑟福實驗”發(fā)現(xiàn)了原子核的存在,并提出原子核結構的“行星模型”。
[注2]希帕蒂婭(約370-415):出生于埃及的希臘女數(shù)學家、天文學家和哲學家,被譽為“世界上第一位女數(shù)學家”。后慘死于野蠻的教徒殘害。
[注3]柯瓦列夫斯卡婭(1850-1891):俄國女數(shù)學家。德國哥廷根大學博士,曾任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教授。其突出成就是1888年解決了“剛體繞定點旋轉問題”。是俄國歷史上獲圣彼得堡科學院院士稱號的第一位女性,被譽為“二十世紀之前最偉大的女數(shù)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