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別有根芽
納蘭性德于順治十一年(公元1655年1月19日)生于北京,其父是康熙時期權(quán)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親覺羅氏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而其家族那拉氏隸屬正黃旗,為清初滿族最顯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納蘭性德的曾祖父名金臺什,為葉赫部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萬歷十六年嫁努爾哈赤為妃,生皇子皇太極。其后納蘭家族與皇室的姻戚關系也非常緊密。因而可以說,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貴榮華,繁花著錦的。也許是造化弄人,納蘭性德偏偏是:
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于世無所芬華,若戚戚于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納蘭性德因生于臘月,小時稱冬郎,自幼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數(shù)歲時即習騎射,十七歲入太學讀書,為國子監(jiān)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其兄內(nèi)閣學士,禮部侍郎徐乾學。納蘭性德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xiāng)試,考中舉人,十九歲準備參加會試,但因病沒能參加殿試。爾后數(shù)年中他更發(fā)奮研讀,并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的指導下,他在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1792卷編的儒學匯編-《通志堂經(jīng)解》,受到皇上的賞識,也為今后發(fā)展打下了基礎。他又把熟讀經(jīng)史過程中的見聞和學友傳述記錄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時間,編成四卷集《淥水亭雜識》,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方面知識。表現(xiàn)出他相當廣博的學識基礎和各方面的意趣愛好。
納蘭性德二十二歲時,再次參加進士考試,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破格授他三等侍衛(wèi)的官職,以后升為二等,再升為一等。作為皇帝身邊的御前侍衛(wèi),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參與風流斯文的詩文之事。隨皇帝南巡北狩,游歷四方,奉命參與重要的戰(zhàn)略偵察,隨皇上唱和詩詞,譯制著述,因稱圣意,多次受到恩賞,是人們羨慕的文武兼?zhèn)涞哪晟儆⒉?,帝王器重的隨身近臣,前途無量的達官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