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還系統(tǒng)地論述了將領的自主權問題?!读ⅰ访鞔_記述了國君于太廟誓師,以斧鉞授將,將受命出征的具體儀式,而且還鄭重其事地論述了將帥應有的統(tǒng)率三軍,獨斷專行的權利?!皣豢蓮耐庵?,軍不可從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應敵……軍中之事,不聞君命,皆由將出。臨敵決戰(zhàn),無有二心。若此,則無天于上,無地于下,無敵于前,無君于后。是故智者為之謀,勇者為之斗,氣厲青云,疾苦馳騖,兵不接刃,而敵降服。戰(zhàn)勝于外,功立于內?!边@里的核心是“軍不可從中御”和“軍中之事,不聞君命,皆由將出”。意思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避婈牪荒苡蓢谥袠袡C構中具體指揮,而應完全由將領根據戰(zhàn)場上的實際情況來指揮,這樣才能取得勝利。將領有自主權,就有了主動權。對于士卒,《六韜》也很重視其選拔與訓練。
《練士》說:“軍中有大勇敢死樂傷者,聚為一卒,名為冒刃之士;有銳氣壯勇強暴者,聚為一卒,名曰陷陳(陣)之士;有奇表長劍、接武齊列者,聚為一卒,名曰勇銳之士;有披距伸鉤、強梁多力、潰破金鼓、絕滅旌旗者,聚為一卒,名曰勇力之士;有逾高絕遠、輕足善走者,聚為一卒,名曰寇兵之士;有王臣失勢欲復見功者,聚為一卒,名曰死斗之士;有死將之人子弟欲與其將報仇者,取秋一卒,名曰敢死之士;有贅婿人虜欲掩跡揚名者,聚為一卒,名曰勵鈍之士;有貧窮憤怒欲快其志者,聚為一卒,名曰必死之士;有胥廉免罪之人欲逃其恥者,聚為一卒,名曰偉用之士;有材技兼人,能負重致遠者,聚為一卒,名曰待命之士?!边@里強調的是對士卒的因材施用與組織方法。士卒的才能、性格等是千差萬別的,把這些人按一定的原則組織起來,就可以充分發(fā)揮他們潛能,取得勝利。對于軍隊的治理,《六韜》提出了刑賞并重和“殺貴大,賞貴小”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