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特魯?shù)隆埃利恩(CertrudeBelleElion,1918~1999,美國女性生化學家和藥理學家)是198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獲得者,因為研制出不損害正常細胞的抗癌藥物而獲得了諾貝爾獎.
埃利恩夫人是一名猶太人,她獲獎的時候已經(jīng)是一位70歲的老人了.
埃利恩出生在紐約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里,從小學習成績就好,有著很不錯的未來.就在一家人為埃利恩未來的發(fā)展方向猶豫不決的時候,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給了埃利恩下定決心的力量.
埃利恩有一位非常慈祥的外公,老人將大部分的時間給了自己的外孫女,給她講有趣的故事、和她去郊外玩耍,這令埃利恩的童年生活里充滿了智慧的力量和幸福的笑聲.可就是這樣一位美好的老人,卻被胃癌奪去了生命.埃利恩無法忘記外祖父辭世的那一刻努力傳遞給自己的微笑.就是那個微笑,點醒了埃利昂,從此她堅定地選擇了化學,并立志研究出新藥物,減輕病人的疼痛,挽救被疾病折磨的人的生命.
就這樣,最親愛的人的離去,給了埃利昂莫大的力量,她決心做一顆健康生命的守護星,為這個世界的人們減少疾病帶來的傷痛.埃利恩知道只有獲得了博士學位才有可能從事化學研究,從此,埃利恩更加努力學,大學畢業(yè)后她向15所研究生院遞交了申請.可是,在當時那個男權社會,即便身為"美國大學優(yōu)等生",本科成績十分優(yōu)秀,卻沒有一個學院肯給她獎學金或者助學金.
即便這樣,埃利恩也沒有泄氣,常常浮現(xiàn)在腦海里的外祖父的笑容給了她克服困難的力量.為了讓自己有機會研究化學,她去了一位化學家的實驗室工作,在那里她遇見了志同道合的白馬王子,兩個人甜蜜地相戀了.可就在他們準備結(jié)婚的時候,男友因為細菌感染被急性心內(nèi)膜炎奪去了生命,也打碎了埃利恩對美好生活的夢想.
但是,埃利恩并沒有被這個殘酷的消息擊垮,她把痛失親人的痛苦轉(zhuǎn)化成了巨大的力量并投入到工作中,她應聘到著名的巴雷斯·維爾康姆公司,與偉大的科學家希欽斯一起共事,幾十年如一日,在希欽斯導師的鼎力幫助下,埃利恩通過自己的勤奮鉆研,終在1988年摘取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薄伽丘說:"真正的愛能夠鼓舞人,喚醒他內(nèi)心沉睡著的力量和潛藏著的才能."埃利恩從小享受到了親人真摯的愛,有了愛別人的力量,愿意為愛付出、奉獻.愛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啊!
懂得愛的孩子是我們每位家長都期待著的,要培養(yǎng)這樣的孩子并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