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情觸動孩子
當孩子表現(xiàn)不如意的時候,很多家長想到的是孩子不懂事、不爭氣,需要教育.雖然大多數(shù)的家長已經(jīng)知道了打罵孩子不好,可有時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粗暴起來.
家長會這樣做,并不是情緒的問題,而是沒有找準自己的位置.家長覺得自己是孩子的"主人"和"領導",有資格對孩子動粗.但是,家長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引路人,所以,當孩子做得不好時,家長應該想辦法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做法是錯誤的,并引導孩子找到正確的做法.在這一點上,小湯姆遜的媽媽做得很到位,她選擇了晚上這個比較溫馨、孩子的內心也很平靜的時刻,鄭重地跟孩子來了一次交談,媽媽如實陳述了父親的成長經(jīng)歷,讓孩子看到與父親相比自己存在的差距,從而激發(fā)了孩子的要強心理.
很多家長覺得自己家并沒有諾貝爾獎獲得者,這種方法用不到.但我們可以用情激發(fā)孩子,可以講講父母的遺憾、家里當下的困難、親戚家孩子的成就,等等.父母的講述能夠讓孩子明白自己要成為被人尊重的人,是需要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價值的,一但孩子成長的動力被調動起來,父母就無需操心了.
2 向孩子展現(xiàn)父母期待的未來
父母對孩子的期待,體現(xiàn)的是父母的愛、信任和尊重.父母需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有能力的,這會增加孩子的要強心,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便不會輕易退縮.
13歲前的孩子,正處于人格形成的關鍵期,他們還缺乏對未來做出準確判斷的智慧和能力,遇到困難很容易就會退縮.這個時候,父母的指導就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助.在這一點上,布拉格的父親做得十分到位.他知道孩子可能忍受不了一雙破鞋帶來的屈辱,但是孩子卻需要戰(zhàn)勝別人而獲得成功的激勵,于是,爸爸告訴他"我抱著這樣的希望,有朝一日你有了成就,我將引以為榮,因為我的兒子是穿著我的破皮鞋努力奮斗成功的……"這無疑是在告訴孩子,一個是否成功,能否被別人愛戴,不在于穿的什么鞋,而在于將來的成就.
有了這樣的底氣,孩子還怕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