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龍蟲并雕齋瑣語》021 請客(1)

龍蟲并雕齋瑣語 作者:王力


中國人是最喜歡請客的一個民族。從搶付車費,搶會鈔[1],以至于大宴客,沒有一件事不足以表示中國是一個禮讓之邦。我的錢就是你的錢,你的錢也就是我的錢,大家不分彼此;你可以吃我的,用我的,因為咱們是一家人。這種情形,西洋人覺得很奇怪,請恕我淺陋,我沒有見過西洋人搶付過車費,或搶會過鈔。我們在歐洲做學生的時代,因為窮,大家也主張“西化”,飯館里吃飯,各自付各自的錢,相約不搶著會鈔。西洋人宴客是有的,但是極不輕易有一次,最普通的只是來一個茶會,并不像中國人這樣常常請朋友吃飯。這些事情,都顯得中國人比西洋人更慷慨更會應酬。

其實,中國人這種應酬是利用人們喜歡占便宜的心理。不花錢可以白坐車,白吃飯,白看戲,等等,受惠的人應該是高興的。一高興,再高興,三高興,高興的次數越多,被請的人對于請客的人就越有好印象。如果被請的人比我的地位高,他可以“有求必應”,助我升官發(fā)財;如果被請的人比我的地位低,他也可以到處吹噓,逢人說項[2],增加我的聲譽,間接地于我有益。中國人向來主張“受人錢財,與人消災”的,不花錢而可以白坐車,白吃飯,白看戲,也就等于受人錢財,若不與人消災,就該為人造福。由此看來,請客乃是一種“小往大來”的政策,請客的錢不是白花的。知道了這一個道理,我們就明白為什么對于親弟兄計較錙銖,甚至對于結發(fā)夫妻不肯“共產”的人,為請客而揮霍千金,毫無吝色;又明白為什么家無儋石[3],對泣牛衣[4]的人偏有請客的閑錢。原來大多數人的請客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慷慨,而是權謀!

青蚨[5]在荷包里飛出去是令人心痛的,而“小往大來”的遠景卻是誘惑人的,在這極端矛盾的心情之下,可就苦了那些一毛不拔的慳吝者。當在搶付車費,搶會鈔,或搶買戲票的時候,為了面子關系,不好意思不“搶”,為了荷包關系,卻又不敢堅持要“搶”,結果是得收手時且收手,面子顧全了,荷包仍舊不空。最糟糕的是遇著了同道的人,你一搶他就放松,結果雖是“求仁得仁”,卻變了啞子吃黃連,心里有說不出的苦。不過,慳吝的人也未嘗不請客;有時候,他們請客的次數要比普通人更多,因為吝者必貪,貪者畢竟抵不住那“小往大來”的遠景的誘惑。于是他們想拿最低的代價去博取最大的利益:每次請客吃飯,東西揀最便宜的吃,分量越少越好,最好是使客人容易飽,容易膩,而主人所費又不多。甚至連請幾天,昨晚剩的菜今天還可以吃,雖然讓客人吃別人的余唾頗為不恭,然而請客畢竟是請客,余唾吃了之后,仍舊不怕他不說一聲“謝謝”。這是手段之中有手段,權謀之外有權謀!

話又說回來了,請客真的是一種好風氣嗎?真的能聯(lián)絡感情嗎?我曾經親耳聽見搶會了鈔的人背面罵那讓步不堅持要搶的人,說他小氣,說他卑鄙。我又曾經親耳聽見吃了人家的酒飯的人一出大門就批評主人:五溜魚只有半邊,清燉雞只有半只,煙臭如蕕[6],酒淡如水,廚子烹調無術,主人招待不周!可見中國既有了搶付錢的習俗,不搶付錢竟像是私德有虧,友誼有損;又有了濫請客的風尚,不請客的固然被認為不善交際,請客如果請得不痛快,那錢也只等于白花。勿謂郇廚既擾[7],即盡銜恩;須防金碗雖傾,終難飽德。老饕[8]未饜,微祿半銷!“小往大來”的請客哲學真是害人不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