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已經(jīng)過了9點鐘,風(fēng)很大,漫天黃沙,夜里很冷。但慈禧沒有耽誤時間,馬上派出一隊士兵,到城西醇親王府,用8人抬的黃轎,迎接小皇帝進宮。同時又派恭親王留在同治皇帝遺體身邊,這是怕他生出事端而對其進行的羈押。在宮內(nèi)宮外,由榮祿嚴密看守,這都是慈禧的手段,才能在不動聲色間壓倒反對的人。這些人雖有反對意見,但才能都遠遠不如慈禧。有人說慈禧的勝利,是她命運太好,其實不是這樣子的。我看慈禧的性格和才能,可以稱得上東方的拿破侖。還沒有到半夜,小皇帝已經(jīng)在宮中即位,他一直啼哭,就像知道他以后在宮中的不祥命運一般。他的母親是慈禧的妹妹,也一同入宮。此外還有幾個奶媽。剛登基就先到同治皇帝尸體前跪拜,這是歷代的規(guī)矩。當(dāng)時皇帝只有幾歲,于是兩位太后又開始重新監(jiān)國,并以兩宮太后的名義,下達一道諭旨:
大行皇帝無子,不得已乃以醇親王子載湉入嗣文宗,承襲大統(tǒng)。俟嗣皇帝后生皇子,即承繼大行皇帝為子云云。
而同治皇后的遺腹子,就絕口不再提,于是大家知道皇后的希望都完了,但也無能為力。王公貴族們按照先前的習(xí)慣,共同上奏,請兩宮太后共同垂簾聽政,兩位太后下詔答應(yīng),說皇帝太小,時勢艱難,不得不聽從大臣們的請求,繼續(xù)復(fù)出垂簾聽政,希望國家大事能夠順利等話,都是一些形式上的東西。
慈禧又下詔命令暫停修理西苑和頤和園的行動,說這是國家大喪的時候,沒有心情再這么做。其實是由于這時候太后不能離開宮中的緣故。慈禧能夠隨意地破壞祖宗家法來立醇親王子的原因,在于她平時得到人心,處理事情比較有章法,因此被人信服。
新立的小皇帝,身體瘦弱,大家都認為他長大之后,一定很難有子嗣,也有人勸過慈禧,但慈禧根本不加理會,這明明是慈禧貪戀權(quán)勢造成的結(jié)果。到1908年,也就是光緒三十四年,皇帝、太后相繼駕崩之前,外界經(jīng)常談?wù)摶实鄣腔鶗r兆頭不好,壽命不成,活不過太后。在皇帝親政之前,慈禧一定能長壽。如果再次經(jīng)歷一次廢立皇帝的大事兒,就能繼續(xù)執(zhí)掌朝政,但這種情形后來沒有實現(xiàn)。慈禧的確撤銷簾子,把權(quán)力交給皇帝,要不是戊戌政變,加上害怕南方革命,恐怕新立小皇帝的事情還會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