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不同的貨幣當成不同的商品,那么任意兩種貨幣之間的比值,就叫作匯率。實際上在中國歷史上,盡管對于匯率的命名、說法不一樣,但是它一直都存在。明朝采用銀本位貨幣制度時,由于各個地方銀錢成色很不一樣,所以那個時候錢莊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把不同地方的銀子、銀錢進行兌換,讓到南京來做生意的長沙商人,可以將從長沙帶過來的銀子、銀錢,換成南京當地的商人和老百姓接受的銀錢。所以,當時的錢莊起到一個將不同地區(qū)的銀子、銀錢進行兌換的作用。當時,兩個不同地區(qū)的銀錢、銀錢和銅錢、銅錢和鐵錢的比價每天都在變化,所以中國的匯率市場,至少有2 000年的歷史。
盡管一般來說,匯率有兩種,即浮動匯率和固定匯率,但其實各國央行都會對匯率有所干預,只是干預程度不同。即使是大家認為完全由自由市場的買賣兩方決定的匯率,比如日元兌美元、日元兌歐元的匯率,實際上也經常受到日本央行、歐洲央行還有美聯(lián)儲的干預。人民幣兌美元、人民幣兌歐元的匯率,表面上看來完全由中國央行控制,但實際情況也不完全是?,F(xiàn)在每天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會有一定的波動區(qū)間,盡管在相當程度上還是由中國人民銀行來決定,但是多多少少也會考慮到當天的人民幣的供求關系,根據需求與供給的變化,決定當天的人民幣匯率。
在過去幾年,不管是媒體還是專家都喜歡用日本同美國簽署的《廣場協(xié)議》來作為理由,說明人民幣不能夠快速升值,或者人民幣匯率不能夠升值太多。如果升值太多的話,看看日本的前車之鑒—簽署《廣場協(xié)議》以后因為日元的快速升值,給日本經濟帶來嚴重沖擊。但是我們在理解《廣場協(xié)議》對日本的影響時,必須把20世紀80年代末到20世紀90年代以后快速崛起的中國制造業(yè)考慮在內,我們不能忽視中國制造業(yè)的快速崛起,給以工業(yè)、制造業(yè)為經濟核心產業(yè)的日本經濟帶來的挑戰(zhàn)與沖擊??赡苤袊圃鞓I(yè)的崛起比日元的升值,對日本經濟造成的沖擊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