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媒體話語權》壟斷傳播媒介(1)

媒體話語權:美國媒體如何影響世界 作者:張國慶


壟斷傳播媒介

根據美國最高法院的裁決,第一修正案(First Amendment)規(guī)定的言論自由包括媒體業(yè)主有權控制其所有媒體上發(fā)表的言論, 即使這家媒體是一個城鎮(zhèn)唯一的報紙、電臺或者電視臺,媒體業(yè)主也可以這樣做。這意味著只有那些擁有媒體發(fā)行產業(yè)的極少數人能夠不受任何限制地享有第一修正案中所規(guī)定的在媒體上傳播自己觀點的權利。正是意識到所有權集中所帶來的影響力優(yōu)勢和豐厚利潤,近些年來,媒體產業(yè)出現了一種所有權和利潤所得不斷集中的趨勢。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傳播行業(yè)出現了迅速集中化的趨勢,一大批公司加入到了并購的熱情“合唱”中。到1983年,50家大公司便控制了全美大部分的日報、雜志、電視、書籍和動畫圖片的買賣,此后,這一數目在不斷縮小。如今,6家大公司已經控制了超過90%的美國媒體Jason,而美國全國有近1 600種日報,8 800多家電臺和8 900多家電視臺,98%的家庭擁有至少一臺電視機。這6家媒體巨頭分別是:通用電氣公司(GE)、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迪士尼公司(Disney)、維亞康姆(Viacom)、時代華納(Time Warner)和CBS。這其中,維亞康姆曾在2000年收購了CBS,但在2005年又對公司進行了分拆,也即CBS集團和維亞康姆國際。

就電視網而言,六大公司控制了70%的電視業(yè)務:除去維亞康姆對CBS的收購再分拆之外,迪士尼公司擁有ABC和ESPN電視臺,通用電氣收購了NBC,新聞集團擁有FOX,時代華納控制著CNN(有線電視新聞網)和HBO電視臺?!傲蟆钡目刂撇恢惯@些,僅時代華納就擁有著全球六大電影公司之一的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全球最大的電影院連鎖公司(總量超1 000家,且全部在美國境外)、美國最大的雜志出版集團(擁有《時代》周刊和《財富》等)、全球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華納唱片公司、全球主要圖書出版公司(在美國本土之外的銷售額占全球圖書銷量的42%),此外還擁有法國、德國、日本、南亞一些媒體的股權。需要指出的是,進入21世紀,各大公司對網絡媒體有了新的認識,比較著名的是時代華納與美國在線(AOL)的合并。不過,這一并購并不成功,2002年4月,美國在線時代華納(AOL Times Warner)公司宣布其債務高達280億美元,聯(lián)合公司開始走向沒落。同年7月股價跌至87美元,而一年前還是5660美元。2009年年底,美國在線和時代華納分拆,一場美國式的肥皂劇宣告結束。而隨著社交網站受到熱捧,高盛等公司還相繼參股了Facebook(臉譜)。

傳播媒介日趨壟斷的一個直接后果是,美國的大公司與媒體之間形成了密切的鏈條關系。如今,美國幾乎沒有一個行業(yè)不擁有一家以上重要的媒體,也很少有哪家規(guī)模可觀的媒體不在一個大產業(yè)中擁有一家公司。1983年的那50家大公司中的大多數,都有著利益不菲的海外投資,這也使得它們與美國的對外政策利益攸關,部分地基于這個原因,美國主流媒體(如CBS等)自20世紀80年代起在海外增設了很多分支機構乃至子公司。不僅如此,媒體并購潮還產生了一個微妙的后果,也即很多公司因為共同參股媒體集團而產生了連帶關系,它們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復雜了。更重要的是,由于許多跨國公司都與媒體集團有了相互參股的關系,使得美國主流媒體具有了更多全球化色彩,影響力和國際話語權也隨之放大。但與此同時,許多利益沖突也就成為全國性乃至全球性的了。

在另一方面,美國媒體的公司化趨勢則產生了如下效果:一是新聞報道范圍更大也更集中了。盡管現有的十多種新聞供應者提供多種多樣的消息,但地方性媒體卻已沒有多大的選擇余地。更主要的是,全國性媒體的新聞報道往往呈現出“類同性”,而非“差異性”。這使得受眾無論收看哪家電視臺的新聞或者閱讀哪份報紙,所看到的新聞都是大同小異的,而且看到的解釋也差異很小,這必然在一定程度影響到民眾對諸多國際問題的認知取向。在美國,只有不到4%的城市存在著所有權不同的競爭性報紙,絕大多數報紙的編輯方針大同小異,觀點也大都比較平衡,意識形態(tài)色彩較為溫和。 換句話說,各大媒體所具有的意識形態(tài)傾向也在無形之中滲透到了公眾的頭腦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眾輿論的導向。

二是大媒體集團對國家內政和外交決策的影響力在逐漸加大。由于近年來美國媒體市場已被幾家大公司所瓜分,這使得大媒體集團對政府決策和輿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如今,許多地方報紙都是靠大報集團或是美聯(lián)社提供國際新聞。例如紐約時報公司屬下有四個報業(yè)、廣播電視和數字化媒體集團,僅其中的一個地區(qū)報業(yè)集團就擁有14家地方報紙,而這些報紙的國際新聞主要靠紐約時報公司的新聞社來供稿。地方電視臺大體也是這種模式。絕大部分地方電視臺都由ABC、NBC、CBS和FOX這四大電視網提供國際新聞。這種影響在大選中體現得十分明顯。一般情況下,美國主流媒體在大選年往往會作出傾向性選擇,這種選擇與媒體自身的意識形態(tài)有關,更與媒體的實際控制人或者說它的大股東有關。媒體的為難之處在于,它本該保持一定程度的公正和客觀,或者說堅持自己一貫的意識形態(tài)和政策傾向,但它又不得不保持某種平衡,不至于冒犯大股東們的意識形態(tài)和政治傾向。

三是媒體的“市場意識”促使它們會積極地推動戰(zhàn)爭等有利于自身的事件的發(fā)生。從媒體經營的角度看,戰(zhàn)爭等吸引公眾注意力的事件的發(fā)生,有著極大的商業(yè)價值。一般情況下,當國家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時,報紙的發(fā)行量會上升,電視的收視率和電臺的收聽率會大幅度提升,報道有力(特別是與利益集團和大企業(yè)意識形態(tài)傾向接近)的媒體還會得到來自大企業(yè)和利益集團的相應資助(如增大廣告投入等)。這也是美國媒體一度熱衷推動伊拉克戰(zhàn)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