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人尹
過年的時候,整理舊物。母親發(fā)現(xiàn)一團蒙了灰的東西,用棉紙層層包裹著。打開來,是一只泥老虎。顏色斑駁,脊背上也已干裂出一道曲折的紋路。唯獨面目還是勇猛凌厲的。
這是尹師傅的作品,說起來,真已經(jīng)有十幾年沒見過了。
認識尹師傅,這大約要從朝天宮說起。
我成長的城市,是中國的舊都。老舊的東西是不會缺乏的。既有十竹齋這樣的雅處,也有朝天宮如此平易近人的地方。小時候,因為父親的引領,對這兩個地方有過身臨其境的比較。后者在我看來,簡直就是樂園。對于孤陋寡聞的城市孩子,朝天宮具有廟會一類的性質(zhì)。那時候的朝天宮,遠沒有現(xiàn)在的博物館建筑群這樣規(guī)整,有些凌亂。也是因亂,所以帶有了生氣。有一個很大的類似跳蚤市場的地方,所謂的古玩市集,其實是后來的事情了。當時的氣息很有些像北京的天橋。這市場里,有賣古董的,真的假的都有 有做小買賣的,完全與藝術無涉;甚至還有敲鑼鼓耍猴賣藝的。當然,還有一種藝人,是有真本領且腳踏實地的。他們往往有自己一擔家當,左邊放著原料,右邊擺著成品。這決定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是即興表演式的。比如吹糖人的剪紙的,都極受孩子們的歡迎。而尹師傅就是其中的一個。
如今記憶猶新,尹師傅在當時,是朝天宮的一道風景。凡到朝天宮,我是直奔他那里而去的。尹師傅的形貌,算是很有特色,總戴著度數(shù)很高的眼鏡。眼鏡腿似乎斷過,纏著厚厚的膠布。藏青的中山裝也陳舊得很,領子已經(jīng)磨毛了,上面有些油彩的斑點,只是神情的專注是從未變過。
尹師傅是個泥塑藝人。
第一次買下了尹師傅的作品,是一只“大阿?!?。這也是尹師傅做得最多的一種娃娃。其實是一種兒童樣貌的神,很碩大。后來回憶起,大致相當于《千與千尋》里巨嬰的形容。尹師傅做這類泥人兒,真是得心應手。因為他有個一分為二的木頭模具,將泥填實,倒出來就是個胖大的兒童的雛型。尹師傅先給它刷上粉嫩的顏色,然后寥寥幾筆勾出眉眼,兩腮潤上胭脂,濃墨重彩地涂上肚兜、長命鎖或者金元寶,就算是完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