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希望過著自己主宰一切的人生,還是喜歡過著由他人左右一切的人生呢?前者可以增強你對人群的影響力,后者則只是顯示你是一個懦弱的人,是談不上任何影響力的。
要想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必須先擁有自我洞察力、自我判斷力、自我影響力以及自我改正力。
自我洞察力
要了解對方,說服對方,甚至操縱對方,首先得先了解自己。孫子兵法上的“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也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所謂“知己”,就是了解自我行為的法則,并探究其中原因,檢討自己的見解與信念,“自我洞察力”也就是這些探索個人的內(nèi)心能力。自我洞察力就是知己的法寶之一,任何人都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新價值,而且它可以與我們永遠同在,絕不會變質(zhì)腐爛。
培養(yǎng)自我洞察力的方法很簡單,只要你表露出你本來的面目即可。你要毫不矯揉造作地待人接物,不要以“別人都這么做”或“我這么做,別人是不是會笑我”,或者是“我這么做一定可以得到別人的贊美”等等,好像你是為別人而活似的來對待人與事。
自我洞察力與掌握、支配他人的力量有相當密切的關(guān)系。因為一般說來,人的行為都有某種基本形態(tài)可循。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多多少少已經(jīng)對此進行某種程度的實踐。例如:當你去拜訪朋友時,他正在院子里砌一個水泥臺子,已經(jīng)接近完工階段,這時你就會向他贊美幾句:“你真能干啊!”“手藝不錯!”你知道對方絕不會討厭你這種夸獎,因為你自己就如此。由于知道自己需要他人親切的贊美,所以便可以預(yù)測到對方也會有相同的心理,因此你才說出讓他對你產(chǎn)生好感的話,這就是由知識化所產(chǎn)生出來的說服力最明顯的例子。如果你能培養(yǎng)這種能力,就可能更強有力地獲得知道更多事情的能力。
因此,要成功地說服、支配他人,首先你必須相信自己的存在價值,相信自己是一個值得珍惜的存在。如此,便能使對方自動地來找你,受你支配。你的確具有這力量與能力,不要忘記了,也切勿妄自菲薄。
自我判斷力
有一個朋友養(yǎng)著一條有隨聲附和習(xí)慣的狗,當它聽到鄰居家的狗叫聲,它也會懶懶散散地抬起頭來,跟著吠兩聲,好像是表示“別家的狗在叫,所以我也不得不叫一下”應(yīng)時應(yīng)景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