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被認為難以接近的人,他們的欲望也與一般人一樣:希望受人信賴,希望得到夸贊,希望他人能夠原諒他無心的過失??傊?,他們希望人們了解他,也許這種愿望比一般人更為迫切些,因此他們比一般人更需要說服。
有疑心病的人
這種人一般被認為是最不好應付的人,其實正好相反,這種人比想像的容易對付。因為他的毛病只是“不信任他人”而已,所以說服這種人的方法也只有一個,就是一定要以大膽及深具信心的態(tài)度對待他。因為猜疑心強的人,比較缺乏判斷力,所以他容易相信有信心、有判斷力的人,只要滿足他們的要求,他不但會成為你的朋友,同時還會感激你,死心塌地為你效力。
有恐懼心理的人
恐懼和敵意總是攜手而來的。的確,情緒不安的人,往往容易發(fā)怒,并喜歡為自己辯解,因此不要將對方十分的敵意,就當成十分而接受下來,因為事實上,他并不是真正在攻擊你,主要是在向周圍的人發(fā)脾氣。
“恐懼心理”常以各種形態(tài)出現(xiàn)。例如,吹毛求疵的人,是因為害怕受人責難,所以往往先下手攻擊對方;優(yōu)柔寡斷的人,則因為害怕對判斷的結果負責,故而難以下定決心;懶惰的人因為怕失敗,所以他不能成功;說曾經(jīng)被許多男人追求過的女人,其實是不打自招地承認自己從未被真正追求過。
既然知道了對方的恐懼問題,那么應該如何解除這種情緒呢?
英國著名小說家斯維福特于所寫的一部諷刺小說《格列佛游記》,曾經(jīng)流傳甚廣。這本書的內容是敘述一位名叫格列佛的人,誤入一個小人國,被如拇指般大小的小人們所俘虜,由于這些小人們害怕這座“活動山”會把他們都踩死,或拆掉他們的果樹、房屋,于是使用鎖鏈把他銬住,使他不能動彈。換言之,小人們由于畏懼格列佛的巨大力量,所以無法對他伸出友誼與協(xié)助之手。
但格列佛相當聰明,他懂得如何消除小人們的恐懼心,當小人們走近他時,他便一動也不動,深怕驚擾他們;并且他又取下所配帶的槍支與弓箭,盡量向小人們表示出友善之意。最后,他說:“這些小人們不再懼怕我了,當我躺下時,就會有五六位小人在我的手掌心上跳舞,小人們的孩子也大膽地在我頭發(fā)里捉迷藏。”當小人們知道格列佛并無惡意,而且相當友善之后,他們便把他當作國賓來款待,雙方相處得非常融洽。
在這個故事中有一點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小人們對于格列佛巨大力量的崇拜與畏懼的成份,其原因是由于自己本身缺乏自信心與判斷力,因此也無法了解對方的信心與判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