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應(yīng)當(dāng)把沾滿‘塵土’的傳統(tǒng)和習(xí)慣從自己身上洗掉,那么您既然需要洗臉,這就是說,您也是骯臟的了?!薄澳敲茨幌茨?,您就自以為是干凈的嗎?”
“馬雅可夫斯基,您為什么手上戴戒指?這對您很不合適?!薄罢漳f,我不應(yīng)該戴在手上,而應(yīng)該戴在鼻子上嘍!”
“馬雅可夫斯基,您的詩不能使人沸騰,不能使人燃燒,不能感染人?!薄拔业脑姴皇谴蠛?,不是火爐,不是鼠疫?!?/p>
……馬雅可夫斯基在別人的攻擊與詆毀之下,絲毫不亂陣腳,舉起幽默的寶劍將那些四面八方的冷箭干凈利落地斬斷。
生活中,有的人利用自己有利的條件和別人的弱點,制造難題或荒謬,以炫耀自己,詆毀別人,幽默是與之斗爭的武器。漫畫大師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中有一則關(guān)于三毛的笑話。
一位闊太太牽著哈巴狗上街,見到衣衫破爛的三毛,想拿他開心取樂,就對他說:
“只要你對我的狗喊一聲爸,我就賞給你一塊大洋。”
三毛說:“喊一聲給一塊,要是喊十聲呢?”
“那就給十塊。”闊太太不假思索地答道。
三毛躬下身去,順著狗毛輕輕撫摸,畢恭畢敬地喊了聲:“爸!”闊太太妖里妖聲地笑了一陣,就給了三毛一塊大洋。三毛連喊十聲,闊太太就真的賞了十塊大洋。
這時,周圍擠滿了看熱鬧的人。三毛收妥了大洋,笑瞇瞇地向闊太太點了點頭,故意提高嗓音,用同樣畢恭畢敬的口吻對闊太太喊了一聲:“謝謝,媽——!”
圍觀的人大笑不止;闊太太面紅耳赤。
三毛用幽默的手段回敬了闊太太的侮辱,實在是太高明了。
——這就是幽默的力量。它能讓一個人面對謾罵、詆毀與侮辱時,毫發(fā)不損地保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