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書評3/殘酷英雄主義的挽歌(1)

冰與火之歌卷三:冰雨的風(fēng)暴(7-9) 作者:(美)喬治R.R.馬丁


文 / 水上南

“……我從今夜開始守望,至死方休。我將盡忠守職,生死于斯。我是黑暗中的利劍,長城上的守衛(wèi)。抵御寒冷的烈焰,破曉時分的光線,喚醒眠者的號角,守護國王的堅盾。我將生命與榮耀獻給守夜人。今夜如此,夜夜皆然。” 

——當(dāng)北境的森林里再次響起這守夜人的誓言時,我看到瓊恩面對著他朝夕相伴的七個兄弟。他年少的心靈中已有過屈辱、有過榮譽、有過惱怒也有過悲嘆。人們將沉重的書頁緩緩翻過百年的興亡,再不見的王者的英姿,再不見的巨龍的嘶吼,再不見的少女的芳醇。時間的指針停留在一個嚴酷鐘格間踟躇不前,生與死、血脈與綱?!恿餍[著緩緩流過所有人的腳下,卻沒有人回答。

凜冬將至。世界也可以是沉默和冷酷的。

一、 性屬“陰剛”

“陰剛”與“陽柔”——這是武大易棟老師品評文人氣質(zhì)時所提及的詞匯。這里如果將其搬來套用于文章,《冰》顯然是前者的代表。處處可見的是絕境里瀕死的頑強,正義在寒氣里凍結(jié)有如冰刃,悲慘的榮譽,銀白色皮毛的光芒,墓冢上的英雄滿含淚水舉劍遠目……

這是一種剛性而冷靜的氣質(zhì),它不帶偏頗、不失氣節(jié)、又不見半點乏力之色。浩浩蕩蕩近百號的人物,穿梭在作者精心挑選的視點角色中,并未刻意著墨,卻可以讓一個完全不熟悉歐美奇幻作品世界觀的人,在點滴的敘述中逐步構(gòu)筑起屬于自己的“英雄紀(jì)元”、“七國之亂”,乃至幾乎身臨其境地去體味末代龍族“血脈傳承”之慘烈,嗟嘆北境之王“英雄氣短”之悲涼。

二、 調(diào)起“寫實”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活在故事里的人們通常會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而向著各自的命運出發(fā)。這往往是令我們對角色產(chǎn)生“認同感”的重要來源。而相比一些盲目信奉浪漫主義的作者在故事里極盡華麗辭藻鋪疊而成的所謂信念、復(fù)仇、情愛或者直白的正義感,馬丁的寫實手法則顯得精湛而老道。在冰與火的世界里,從來就沒有完美的救世主,有的只是更高級的“游戲”。粗鄙與智慧并不矛盾,謀略與愛情一樣動人。筆墨所及處百態(tài)自生,從不刻意為之而蔚為大觀。

九大家族,七個王國,因為權(quán)力和世世代代難以理清的姻親與宗族的關(guān)系而被命運之網(wǎng)牢牢束縛。當(dāng)人物關(guān)系足夠的錯綜復(fù)雜,當(dāng)角色所背負歷程和背景足夠充分,一句簡短的臺詞就可以暗示重大的轉(zhuǎn)機。

當(dāng)奈德又一次沉吟“凜冬將至”,當(dāng)龍族的公主用平靜的語調(diào)命令其兄長,當(dāng)小侏儒微笑著叫出“史塔克夫人”的瞬間……故事的轉(zhuǎn)捩點竟悄然而至。所有人都微妙地生活在與他人的關(guān)系中,管你是榮譽等身的騎士還是沉魚落雁的美人,管你是初出茅廬的少年英杰還是須發(fā)皆白的垂垂老者,在時代編織的鋼索之上,任誰也逃脫不掉周遭世界里潛在的枷鎖。這是無法擺脫的現(xiàn)實。痛,則切體膚的痛;亡,則無拖沓的亡。而所謂英雄,成王敗寇,在人性的復(fù)雜性面前,最終只化作了一念之差。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