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師在晚年一直思考這個問題:中國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恩師的答案是:自古以來,中國就主張‘和諧’,‘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和諧這一偉大的概念,是我們中華民族送給世界的一個偉大的禮物,希望全世界能夠接受我們這個‘和諧’的概念,那么,我們這個地球村就可以安靜許多。從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來說,我們是不講弱肉強食的。張載在《西銘》中說:‘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民,都是我的同胞兄弟;物,包括植物都是我的伙伴。這就是中國的思想?!椭C’這個概念,有助于全世界人民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愛護?!?/p>
不過,我發(fā)現(xiàn)很多人忽略了極其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恩師所倡導的“和諧”是有三個層面的: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人內(nèi)心和諧。當下很多人的“和諧”觀還僅僅局限在前兩個層面,罕見有人關注到“和諧”的真正基礎“人內(nèi)心和諧”。而正是這個“人內(nèi)心和諧”,又使得恩師回到了思考這個問題的起點。恩師作為世紀老人,也坦言自己也是一個“世故老人”,深知“人內(nèi)心和諧”的艱難不易。有一次恩師和友人談到這個問題,慈眉善目的恩師瞬間變得嚴肅起來,略帶憂慮地講道:和諧是一種文化。我要講的是天人合一,人人合一,個人合一,三個層次,缺一不可。而個人合一很重要,講的是個人修養(yǎng)。讀小學的時候,我就上過一門課,叫‘修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中國人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恩師一貫贊成,在晚年更是特別強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他心目中,這是“和諧”的起點和必由途徑。
恩師西行已近三年了,我相信,思考恩師生前思考過的問題,是最好的緬懷和紀念?!兑换ㄒ皇澜纭玖w林品味生活禪》這本書,選編了恩師生前各個年齡段寫就的散文,這些散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它們都承載著恩師“民胞物與”、“天人合一”的仁者情懷。我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話:“恩師最大的魅力,就是仿佛無法用堂皇的語言來言說他的魅力。用在恩師身上的形容詞,最合適的大概還是純粹和平淡?!蔽蚁嘈胚@本書中的文字,如同恩師的品質,以其純粹和平淡給人帶來啟迪和感動,讓人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和諧,并讓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更和諧。
錢文忠
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