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就這樣HOLD住幸?!?第2章 不斷向幸福的源頭注入能量(2)

就這樣HOLD住幸福 作者:木紫


據(jù)統(tǒng)計,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中有百分之十七是猶太人,美國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中有百分之二十七是猶太人,美國每五個大學教師中有一個是猶太人,每五個大學生中也有一個猶太人,足見猶太民族素質(zhì)之高。

科學家中除了愛因斯坦外,繁茂的哥廷根花園的締造者弗蘭克、兩次改變了世界的偉人尼爾斯?波爾、“核和平之父”西拉德、“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氫彈之父”特勒、天才物理學家費曼、“吞噬細胞”的權(quán)威梅契尼科夫、“控制論之父”維納、“世界語之父”柴門霍夫等都是猶太人。猶太經(jīng)濟學家同樣也不乏其人,大衛(wèi)?李嘉圖、薩繆爾森、阿瑟?伯恩斯、海爾?布隆納、西蒙等都是猶太人。他們所探討的經(jīng)濟學課題從商業(yè)循環(huán)到投入產(chǎn)出分析,從微觀經(jīng)濟學到宏觀經(jīng)濟學,范圍非常廣泛。之所以猶太人中有這么多出類拔萃的佼佼者,和猶太人善于學習、勤于思索的傳統(tǒng)是分不開的。

諾貝爾科學獎已走過百年歷史,在獲獎的幾百名科學家中,中國本土科學家竟榜上無名。與猶太民族相比,我們究竟差在哪里呢?在培養(yǎng)孩子成才的路上,我們方方面面都有著不同程度的缺憾。

中國的教育體制導致了家長、老師死命地追求分數(shù),導致孩子失去了玩耍、創(chuàng)新的機會,思想禁錮在標準答案上;在當下的科研體制下,科研經(jīng)費向“長”字派傾斜,而這些人行政事務纏身,難以靜下心來搞科研,而那些真正有時間搞科研的教授,卻爭取不到經(jīng)費;在人才選用上還是遵照著老一套的“學而優(yōu)則仕”,導致很多研究人員專職做了行政后,科研水平倒退。由此看來,要想在科學的最高殿堂有所斬獲,我們的教育、科研環(huán)境是需要大換血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