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王朔,十七年前的因種下了十七年后的果。王老的一席話把我流浪的心靈喊回到《溫故一九四二》的歸途上。
我問劉老:還有心氣嗎?
劉老說:還是那句話,我與兄長共進退。
我問中軍中磊:還有心氣嗎?
兄弟倆問我:兩億夠嗎?
我問兄長張和平:你覺得這事能成嗎?
和平回答兩個字:靠譜。
我問電影局: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我算那多樣化行嗎?
宏森皺著眉頭說:我不敢打包票,容我盡力斡旋吧。
2011年,電影局批準《一九四二》正式立項,下發(fā)了拍攝許可證。前提是:第一,拍攝時要把握住1942年擺在我們國家首位的應該是民族矛盾,不是階級矛盾;第二,表現民族災難,也要刻畫人性的溫暖,釋放出善意;第三,影片的結局應該給人以希望;第四,不要夸大美國記者在救災上作用,準確把握好宗教問題在影片中的尺度;第五,減少血腥場面的描寫和拍攝。
2011年2月,劇組成立,籌備8個月,于同年10月26日在山西開鏡,歷時135天艱苦卓絕的拍攝,于第二年春天封鏡。又經過7個月緊張的后期制作,終于在2012年的11月面世公映。
把《溫故一九四二》這篇小說拍成電影的理由有很多,但我最想說的是,這是小馮和小劉的緣分,是一部小說和一部電影的緣分,是一個導演和一九四二年的緣分。
201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