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國:大國崛起與經濟泡沫的膨脹
1998年,中國的GDP比日本九州島還少,充其量相當于日本九州島的70%左右。然而,就在我出版了《中國·沖擊》、《力用中國》、《中華聯(lián)邦》3本書后的2003年,中國經濟開始迅速騰飛,GDP逐年上升。另外,日本的GDP卻從1994年開始處于幾近停滯的狀態(tài)。
2010年,中國的GDP一舉超過了日本。
要說人均GDP,中國還不到日本的1/10。1995年,日本的人均GDP名列世界第一,如今卻已滑落到世界第25位。不少歐洲小國都超過了日本。
想必美國對于日本的這種境況,一定感同身受。2009年7月,來自美國和中國的高層在華盛頓舉行了“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開幕儀式上,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致辭,他清晰地表明:“中國和美國將引導21世紀世界的走向”。事實上,這已經是“G2”的宣言了。
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有“G2”一詞,不過那時所指的是日本和美國。而如今,日本已被排除在外了。
中美兩國所發(fā)表的“G2”宣言,總的來講有一個宗旨,那就是“今后世界經濟將由美國與中國共同主導”。雷曼事件之后,世界經濟茍延殘喘于這場金融危機中,中國引導世界經濟的走向將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最近幾年,中國經濟的發(fā)展的確有著神靈附體一般的勢頭。
中國正是通過從出口導向轉換到內需主導的經濟增長方針,將處于低迷期的世界各國,尤其是日本,遠遠地甩在身后,成功躋身“G2”之列。
出人意料的經濟轉型速度
所謂的“保八”指的是中國政府有這樣一種強制觀念,每年經濟增長的速度應該維持在8%左右。為此,在全球經濟危機爆發(fā)之前,中國政府為吸引海外企業(yè)而賦予沿海保稅區(qū)免征進出口關稅的特權,同時還提供大量廉價的勞動力。這樣一來,中國只需要一直提供勞動力便可以確保出口主導帶來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