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成功,同盟會擴大成為國民黨,被官僚分子竄入,革命失敗,于是,孫先生有中華革命黨的改組。……辛亥革命的失敗,北伐時國共的分裂,不能不使我們承認:當時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基礎還不鞏固,還不擴大,特別是北伐時國共兩黨的政策,還沒有取得一致。
——周恩來《辛亥,北伐與抗戰(zhàn)》(1938年10月10日),《周恩來政論選》上冊,中央文獻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1993年版,第226~227頁
辛亥革命時,孫中山有兩個運動,一個是新軍運動,另一個是會黨運動。辛亥革命以后,他的活動漸漸變成了拉攏軍閥,結果是不斷遭到失敗。這就教訓了孫中山,所以他在蘇聯(lián)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幫助下,懂得了建立革命軍隊的重要,接受了蘇聯(lián)顧問的建議,一九二三年決策,一九二四年正式開辦黃埔軍校。
——周恩來《關于一九二四至二六年黨對國民黨的關系》(1943年春),《周恩來選集》上卷,第114~115頁
中國資產(chǎn)階級的力量很弱,在洋場、商埠中大都是帝國主義的勢力,農(nóng)村中則是封建地主的勢力,資產(chǎn)階級對這兩者都沒法抵抗,因之不能領導這一革命運動,舊民主運動就這樣地死亡了。
——周恩來《科學要為人民服務》(1949年5月5日),《周恩來文化文選》,第482~483頁
中國的封建勢力太大,地主和富農(nóng)在中國農(nóng)村中約占人口的十分之一。這些人散布在中國廣大的土地上,壓在農(nóng)民頭上,帝國主義就憑借著這些人統(tǒng)治中國。在中國的民族解放運動中,過去有些人企圖走改良主義的道路,走舊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道路,但走不通,統(tǒng)統(tǒng)失敗了,不能不找新的辦法了。
——周恩來《關于知識分子的改造問題》(1951年9月29日),《周恩來選集》下卷,第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