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安然公司還有另一個非常不同于貿(mào)易部的業(yè)務部門,該部門也采用類似的會計手法,存在類似的不當激勵。除了能源交易之外,安然還有一個在發(fā)展中國家從事燃氣電廠建設的部門,掌管這個業(yè)務部門的是能干且極富魅力的麗貝卡·馬克女士。這些項目涉及在境外與許多不同的人合作,而且使用的是一種昂貴燃料,因此很難入賬。這些項目中最著名的是印度達博爾電廠(Dabhol),它承諾解決馬哈拉施特拉邦未來數(shù)十年的發(fā)電問題(但對該電廠的客戶而言,成本極高)。
即使入賬后,像達博爾電廠這樣的項目還將面臨進一步的困難:它們不可能以合理的成本發(fā)電。但是,安然的會計操作并不理會這一點。它利用按市值計價的會計準則,根據(jù)合同簽署時設定的預設成本來核算這些項目的利潤。只要這些項目還在賬上,就可以錄入預期利潤。盡管項目可能遭受重創(chuàng),而且,即便按照最樂觀的預期,正式發(fā)電尚需數(shù)年,但參與這些項目建設的人都相應得到了報酬。這些項目入賬的金額巨大,安然從中錄入了巨額的當期利潤。當安然公司無法在會計報表上處理實際上并不存在的利潤時,令人奇怪的是,安然公司非但沒有設法修正超額的利潤,相反,它仍然利用虛增利潤的策略,延續(xù)利潤神話,這終于引起了華爾街的注意。
虛增利潤的合法手段很快就用光了,隨后,安然轉(zhuǎn)向了非法的會計操縱,這種會計操縱相當于一部創(chuàng)造利潤的永動機。安然的首席財務官安德魯·法斯托意識到,如果他能設立一家控股公司,讓它以高價購買安然公司的資產(chǎn)的話,安然就可以把資產(chǎn)出售價同資產(chǎn)賬面價之間的差額記為利潤。
那么你會怎樣做呢?你會把高估的安然股票賣給這家控股公司。同時,你讓安然為這家影子公司的債權提供擔保,以彌補可能發(fā)生的任何損失。這樣,你就可以掩蓋安然分類賬中的利潤損失。的確,通過這種操作手段,你想要多少利潤就可以有多少利潤,因為資產(chǎn)購買價由你說了算。債權人并不擔心,因為他們手里攥著安然的擔保。影子公司的股東身兼兩職:他們不僅為影子公司工作,而且為安然工作。他們的報酬并不取決于他們把影子公司經(jīng)營得多好,而是取決于他們把安然經(jīng)營得多好。股東以安然股票期權的形式拿到某些利潤,由于采用欺詐手段,股票價格是上漲的。而且,他們的報酬遠不只為了把影子公司的賬目從母公司的報表中拿掉而被要求持有的公司價值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