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他為你們傅家開創(chuàng)的家業(yè)?”方燈細細端詳著畫里那個其貌不揚的老頭,聽說至今市里最好的大學里還有他的塑像,除了捐資助學,島上最初的輪渡和大半道路都是他出資修建的。
“沒錯。我曾祖父傅學程幼年家境貧寒,小名阿旺,世代居住在島上,以賣餛飩度日。不知道因為什么事得罪了某個鄉(xiāng)紳,不得已賣了餛飩擔子,帶上所有家當,也就是十五個銀元離家闖南洋。那年他才18歲,先坐船去了印尼,后來又輾轉(zhuǎn)到了大馬,一開始還是賣餛飩,挑著擔子大街小巷地走。他為人熱情厚道,做出來的餛飩味道不錯,生意越來越好,人稱‘餛飩旺’。有一種說法是他當時看上了常來買餛飩的女孩,那是個小商鋪老板的千金。商鋪老板自然看不上賣餛飩的小販,一口拒絕了提親。我曾祖父氣惱之下用攢來的錢轉(zhuǎn)行做了貨郎,后來又開了商行……”
“他后來有沒有娶商鋪老板的女兒?”方燈到底是女孩子,關注的永遠是傳說里僅有的那點旖旎。
傅鏡殊果然又笑她,“這我就不知道了。不過我想沒有吧,我的曾祖母也是瓜蔭洲本地人?!?/p>
“哦……”方燈有些失望,真實的故事總是沒有戲曲和小說里精彩,“那你曾祖父的商行是不是越做越大了?”
“商行做起來之后,曾祖父轉(zhuǎn)而從事國際貿(mào)易,就是這時他創(chuàng)辦了‘富年股份公司’,也就是傅家祖業(yè)的前身。一戰(zhàn)時期,‘富年’把經(jīng)營范圍擴展到米業(yè)、木材和種植行業(yè),在印尼買下大片的橡膠田,我的曾祖父就是這樣被稱為當時的南洋四大橡膠大王之一,也是當年南洋華人商行的領袖?!?/p>
“再然后他就衣錦還鄉(xiāng)?”
“也可以這么說。我曾祖父是1919年回瓜蔭洲買地建宅……”
“就是這里嗎?”
“這里是其中之一,但是你現(xiàn)在看到的房屋和院子是大火后翻新重建的,最初并不是這個樣子。我的曾祖父是個有些固執(zhí)又十分傳統(tǒng)的人,家里上下都有些怕他。不過對外他樂善好施,熱心公益,很有遠見。也正是因為這樣,傅家的根基日益深厚,當年實力最雄厚的時候在上海、天津、漢口、重慶和廣州與人合組信托公司,入股馬來華僑銀行,可以說他創(chuàng)建了一個金融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