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挨打是一個疾風暴雨的大場面,要寫得急,才有氣氛。三十三回從寶玉撞到賈政懷里到挨打,迅雷不及掩耳,琪官事件、金釧事件,賈政不審不察,火氣上來就揍,沒有了程序。連作者在此也來不及細描。但整個過程又寫得很有層次,很有區(qū)分,兩個“插曲”最令人擊節(jié)贊賞。一個是王夫人來了,從哭寶玉到哭起賈珠來,而一哭賈珠賈珠的遺孀李紈也大哭起來。王夫人哭道:“若有你(賈珠)活著,便死一百個我也不管了!”這是以退為進,表面上是貶寶玉而褒賈珠,實際上是提醒丈夫,長子已夭,還要要次子的命嗎?實際上突出了寶玉的獨一無二、不可替代彌補的位置,使形勢更為嚴峻,使賈政感情上也受到極大壓力,迫使賈政不能不把對王夫人、對賈珠、以至對李紈的情分與寶玉的命運聯(lián)系起來。一是賈母來后制止了賈政的暴力行為,丫環(huán)媳婦等上來要攙寶玉,遭到鳳姐訓(xùn)斥:“糊涂東西,也不睜開眼瞧瞧!打的這么個樣,還要攙著走!還不快進去把那藤屜子春凳抬出來……”即使這樣的混亂中,王熙鳳仍然是透著干練和周到!有了這些陪襯,挨打種種就更加真實立體可信。
挨打的沖擊波很多很多。賈政其實是失敗了,孝的要求本身就包含著悖論,賈政要孝賈母就無法再要求寶玉孝自己。賈政可以向來勸的門客指出寶玉的問題會發(fā)展到“弒君殺父”的地步,是個令生死攸關(guān)的問題,卻不敢向賈母抬出這樣的大帽子。賈政的虎頭蛇尾使挨打一事帶上了喜劇性色彩,雖然這一節(jié)幾乎人人都哭了,哭得其實相當可笑。
寶玉通過這次挨打,他的獨特的價值取向更加頑強了。寶釵這是第一次動了情,使泛愛博愛的寶玉大為滿足。襲人說薛蟠說漏了嘴,寶釵一面處之泰然一面回家找薛蟠算賬,無怪乎薛蟠氣急敗壞,被迫揭露了寶釵的私心,打中要害。襲人通過發(fā)表批評寶玉的有遠見有責任感的評論而取得了王夫人的感激涕零的信任,寶玉和黛玉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更加深化。寶玉送給黛玉舊手帕,黛玉在上面題詩,“眼空蓄淚淚空垂”……
當然,也有許多“空白點”。晴雯對寶玉挨打有何反映?賈環(huán)趙姨娘用讒成功,有何暢快?迎、探、惜“三春”態(tài)度若何?寧府有反映嗎?甚至重要人物鳳姐的反映亦不明晰,雖然她有精彩的技術(shù)性指揮,卻沒有傾向性評論。賈府太大,寫不完的,空白處只能留給讀者去捉摸猜測了。
挨打一場感人,還因為一打,動了真情,是一次難得的感情交流,一百二十回《紅樓夢》,哪一回見王夫人與賈政交流過感情?哪一回見“槁木死灰”般的李紈流露過感情?哪一回見寶釵流露過感情?哪一回見賈母、賈政這樣激動過?打人的賈政的激動程度超過了挨打的寶玉。他說的話之決絕,親自動手“掌板”與“氣喘吁吁,淚如雨下”的樣子,直到見母后的至誠至孝的大正人君子形象,怎不令讀者淚下?看來賈政并不虛偽,他的正統(tǒng)是充滿真誠和情感的,他律己與律自己的兒子都是嚴的。但為何這么好的一個人卻聽憑周圍發(fā)生那么多卑污腐爛呢?難道只因為他清高?“不以俗務(wù)為念”?反正他的正統(tǒng)脫離了實際,對實際問題一籌莫展。而不聯(lián)系實際的“正統(tǒng)”只能招致懷疑、嘲弄和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