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陽明:人生即修行》搖擺不定,才是走彎路的根源(5)

王陽明:人生即修行 作者:鶴闌珊


有人說,抱怨其實就是把焦點放在自己不想要的事情上,所談?wù)摰氖秦撁娴摹⒊鲥e的事情;而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什么上面,那個東西就會裂變似的擴大。在職場中的抱怨,往往會讓我們失去自己最應(yīng)該注意的事情:工作。而除了工作之外,所有的負面事情都在無限裂變,最終,心靈中僅存的關(guān)于“工作”的內(nèi)容也會被那些負面的事情遮蓋,我們自然會厭倦工作,從而失去工作。

如果王陽明此時有他后來創(chuàng)建的心學,他一定會意識到,抱怨事物,其實就是從心靈發(fā)射出的光線里沒有陽光的心態(tài),這種光線落到任何事物上,任何事物就都具有了黑暗色彩。

王陽明回到京城后,很快就被派到山東主持選拔舉人的鄉(xiāng)試。此時,他又突然喜歡上了自己的工作。在出考卷試題時,王陽明煞費苦心,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睆男膶W思想上說,就是打工仔憑良心給皇帝做事,如果皇帝還唧唧歪歪或是不可造就,那就炒了他的魷魚。

王陽明出這道題的真實目的我們不得而知,估計是對自己處境的一個不動聲色的反抗。原始儒家并不提倡愚蠢的忠誠。特別是孟子,有人跟他說,周武王那小子殺了自己的主子商紂。孟子說,什么?我聽說的卻是周武王殺了一個民賊。也就是說,當主子混蛋透頂時,奴仆就可以對主子進行革命。王陽明這道題目很可能是請士大夫們想清楚,伺候皇帝是不是該像小妾伺候老爺、妓女伺候客人一樣。他這道題目出得很大膽,也很有創(chuàng)意。這足以說明,一個人在自己興趣的支配下,會有無限的心靈原動力。

3

雖然只是短短的三年時間,王陽明卻在做官和出家兩條路上來回徘徊,他自以為找到了事業(yè),可又不得不回到職業(yè)上,在職業(yè)上稍遇挫折,又會轉(zhuǎn)向他所謂的事業(yè)上。沒有人知道,包括他自己的心靈都沒有目標,和很多人一樣,王陽明在摸著石頭過河。

我們在事業(yè)和職業(yè)之間走的彎路,大多數(shù)是心靈上的彎路。很多人都不快樂,原因就在這里。找不到事業(yè)的人在職業(yè)上會渾渾噩噩,而找到事業(yè)的人也并不會幸福到哪里去。因為很多心智不成熟的人,對“成功”兩個字看得很重,事業(yè)在進行得很順利時,你對它視而不見,而當事業(yè)稍微下滑時,很多人就會以負面的感覺來回應(yīng)。

如何找到自己的事業(yè),有人說是干一行愛一行,愛的前提當然就是要專注。王陽明的弟子陸澄曾問王老師,讀書就一心在讀書上,待客就一心在待客上,算是專注嗎?王老師反問:“好色就一心好色,貪財就一心貪財,能夠說是專心嗎?”然后補充說:“這都是追逐事物,并非純粹意義上的專心致志。純粹的專心是一心專注在‘天理’上?!?/p>

什么是天理?

很簡單,就是你的良知(你的內(nèi)心)。你的良知認為你該把什么當成事業(yè),什么就是事業(yè)。我們之所以很久找不到事業(yè),就是因為“良知”被很多事物遮蔽,它無法顯現(xiàn)作用。

王陽明也在被很多事物遮蔽,不過,他的彎路就要到頭了。偉大人物在通往不朽的路上,心靈必然要受到一次血腥的洗禮,才能創(chuàng)造心靈奇跡。王陽明的心靈洗禮即將到來,這就是世界上很少一部分人才有機會、有膽量走的致命彎路之一:絕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