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食惡果》第一章 冰島:冰原上的華爾街(14)

自食惡果 作者:(美)邁克爾·劉易斯


目前的這場國際金融危機存在一個隱性原因,即覺察到危機即將來臨的人們發(fā)現(xiàn),通過采取一定的短期措施,他們能夠從危機中獲益,與把危機公之于眾的情況相比,這些益處更大。況且,那些能對冰島提起金融罪行控告的大多數(shù)人—或者如雷曼兄弟一樣的公司—會被人們斥為全然不顧他人、只看重自己利益的奸商。然而,2006年4月,芝加哥大學的一位名叫鮑勃?阿利伯的退休金融學教授對冰島的經(jīng)濟情況卻產(chǎn)生了興趣。通過深入研究有關數(shù)據(jù),他了解到了冰島的金融概況—這種顯然只有教科書上才會有的金融狂熱簡直是一種史無前例的行為。阿利伯將冰島的金融崛起稱為“完美的泡沫”,他手頭有一本關于這個主題的教科書—查爾斯?金德爾伯格1978年撰寫的那本經(jīng)典教材《瘋狂、驚恐和崩潰》的新編版本。阿利伯正在對這個新版本的教材進行編輯。在編輯的過程中,他認定,早在2006年,盡管冰島仍未破產(chǎn),但隨著“南海泡沫”和“郁金香狂熱”事件的相繼發(fā)生,冰島危機已初露端倪。在他看來,泡沫的破裂是遲早的事情。

冰島經(jīng)濟界有傳言稱,芝加哥的這位杰出的教授對冰島興趣盎然。2008年5月,應冰島大學經(jīng)濟系的邀請,阿利伯發(fā)表了一次演講。面對臺下的學生、銀行家和新聞記者,他并沒有解釋說,冰島人天生沒有從事高級而復雜的金融業(yè)務的稟賦,而是采用了學院派經(jīng)濟學家常用的術語來暗示冰島所產(chǎn)生的巨大的經(jīng)濟泡沫。在接下來的問答環(huán)節(jié)中,有人請他預測一下未來,他用淺顯易懂的英語對此進行了回答。據(jù)一位聽眾回憶,阿利伯當時說:“我給你9個月的時間。那時,你們的銀行已經(jīng)倒閉了。因為你們的銀行家要么愚蠢至極,要么貪得無厭。而且我敢打賭,他們此刻正在飛機上,到處尋找市場,以便賣掉他們的資產(chǎ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