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拖延心理學2》我自己的研究

拖延心理學2:用拖延方程式戰(zhàn)勝與生俱來的行為頑癥 作者:(加)皮爾斯·斯蒂爾


盡管小奇、小佳和小石都是虛擬的人物,但他們卻是由我教過的千千萬萬的學生捏合而成的。我強調(diào)過,沒有什么地方比大學更容易找得到拖延癥患者了。研究這些浪費了的動機很有意思。

能在研究生階段師從托馬斯·比羅森(Thomas Brothen)博士并和他一起工作是我的榮幸。比羅森博士在明尼蘇達大學通識學院教授心理學入門課程,這個學院專門為促進大學的多樣性而設計。這門課程的特別之處在于,它是通過一個人性化的計算機指導系統(tǒng)來管理的,這個精巧的設置允許學生按照自己的步調(diào)節(jié)奏安排學習,但它也在同時制造了高程度的拖延。實際上,拖延成了大問題,學生們在課程中不斷接到各種關于拖延危害的警告。不過,由于是計算機化管理,因此學生完成的每一點兒功課都會有一個精確到秒的時間記錄。實在是找不出還有什么設計能比這個更適于研究拖延了。

在通識學院課程即將結束的時候,托馬斯和我跟蹤并評估了他網(wǎng)絡課堂中的幾百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我們還發(fā)表了部分研究結果。我們發(fā)現(xiàn),觀察得到的拖延和自我承認的拖延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這說明我們的確選對了合適的研究場所。而且,拖延者在課程中通常都表現(xiàn)得最差,也更容易半途而廢,這驗證了拖延會使事情變得更糟。不過,他們還沒有退課,因為拖延者并不是骨子里懶,他們和所有人一樣都有工作的意愿。他們只是存在一些困難,難于跟進并執(zhí)行自己在學期伊始立下的意愿。快到學期末時,不同的故事發(fā)生了。拖延者開始用超出預計的時間去工作,有一個學生僅僅在最后一個星期竟然完成了超過 75%的課程。他們也并不是因為焦慮而拖延。慵懶無為的真正原因在于:沖動、討厭工作、靠近誘惑以及沒有計劃。最引人注目的是,以上的所有發(fā)現(xiàn)都符合拖延方程式。

拖延方程式可以闡明包括以上現(xiàn)象在內(nèi)的很多現(xiàn)象,這也是這本書的核心。我已經(jīng)深入地討論了意圖和行動脫節(jié),以及它與沖動之間的聯(lián)系。類似的,因任務不愉快而推遲的行為表明了價值感對拖延的影響。靠近誘惑表明了時間的影響。那些宣稱自己如果不學習“立刻就會去做更有意思的活動”的學生,或是學習的地方有“很多機會可以去找朋友、玩或看電視”的學生,比其他學生更拖延。還記得嗎?在小奇、小佳和小石需要等寫作動機強過社交動機后,才能開始工作。然而,那些誘惑越是觸手可及,它們就越強烈,能主導決策的時間也越長,拖延就成了必然。

我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拖延者無法做出合適的計劃或是制訂有效的學習時間表,我們還提出了應對拖延的辦法。合適的計劃讓你把遙遠的截止時間變成每天的任務,這樣就能讓沖動為你服務,而不是和你作對。我們會在本書的后續(xù)幾章繼續(xù)討論如何合理計劃等。不過,關于這個研究,我還有最后一點要說。

我想分享我的一個頓悟,是在我畫課堂工作進度的圖形時萌生的。我很好奇,他們的工作進度曲線會與拖延方程式預測的曲線重合嗎?是在開始時很緩慢,越到結尾就會像鯊魚鰭一樣鋒利上揚嗎?會不會像小奇、小佳和小石的經(jīng)驗所揭示的圖形一樣呢?我并不期待能精確地匹配,因為公式并不能把周末或者期中假期計算在內(nèi),但是我希望它們能比較接近。我的發(fā)現(xiàn)呈現(xiàn)在圖 2—2中。虛線是假定的平穩(wěn)工作進度,深色的線是我們觀察到的結果(即實際進度),灰色的線是拖延曲線預測的結果(即預測進度)。請注意觀察,哪部分的線條幾乎完美地重合在一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