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味道之人民公社》吃飯吃出了一個社會(1)

味道之人民公社 作者:梁文道


除了寵物,動物之中大概只有人類是會有規(guī)律進食的,每日三餐。雖然沒人規(guī)定這三餐該在什么時刻吃,但大家都明白它們有自己的合理時段。你絕不會把半夜的消夜當作早餐;就算吃的都是一碗公仔面,但只要時間變了,它的名字和概念也就不同了。按照不成文的習慣,早餐首先是早上起床之后吃的第一餐。假如某一日你起床起得晚了,當然可以把午飯當早點;可是只要這天你約了人中午見面,你就一定不會和朋友說“讓我們一起吃早餐吧”。因為按照習慣,中午那段時間吃的東西叫做午飯,而早午晚三餐自有其模糊的時間坐標。

很明顯,人的這種獨特進食模式不是來自動物的本能,而是一種因應環(huán)境后天養(yǎng)成的習慣。但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現代社會學的奠基者之一、德國的西美爾(Georg Simmel)曾經寫過一篇很有趣的小文章《飲食的社會學》。他指出人之所以定時吃飯,是為了要和其他人同桌共食。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沒有每天三餐的規(guī)律,不限定吃這三餐的時間,我們就很難和其他人一起吃飯了。而和他人共同分享食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一種非常有社會意義的行為。

快到農歷新年了,中國人講究一家團圓,這團圓的最大象征就是一家老少一起吃一頓年夜飯。組織家庭之前,一對情侶談戀愛,上街拍拖,二人晚飯難道不是其中最重要的節(jié)目之一嗎?畢業(yè)在即,要感謝老師的教導,同學們多半會籌備一次盛大的謝師宴。老友里舊,很少會相約行山甚至看電影,通常還是要在飯桌上閑話家常。子女長大了,各有各的生活,偶爾回家吃頓晚飯喝碗湯水,就是保證親情持續(xù)緊密的良藥。而且,別忘了中國人有多少買賣都是在餐桌上完成的。就算不和新伙伴談大買賣,公司同事一起吃午飯的時候說說老板壞話,豈不也是紓緩工作壓力增進彼此情誼的方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