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89-1994文學回憶錄》十九世紀英國文學(一)05

1989-1994文學回憶錄(全兩冊) 作者:木心


其實我們在大陸,都是曲曲折折的該隱。

英國朝野一致認為拜倫是惡魔,在有神論的世紀,此詩太強烈了。奇怪的是,《舊約》記錄了該隱的故事。如果沒有真事,不必編造——這明明是為異端樹碑立傳。

大陸出過他的《唐璜》(Don Juan),是他最后的作品,未完成,共十六篇,取材西班牙民間傳說,借以攻擊英國的偽君子。唐璜,風流男子,風流倜儻,十六歲愛上五十多歲夫人,事變后出逃,途中遇海難,漂流到一島,與海盜之女戀愛,被海盜賣掉。喬裝潛入土耳其后宮,與宮女雜處。后又逃亡俄國,得到女皇葉卡捷琳娜(Empress Catherine)寵幸,受命出使倫敦,罵那些虛偽的貴族。

這首長詩非常見功力,地理、環(huán)境、戰(zhàn)爭,鑿鑿有據,知識淵博,觀察精到,手段充分。拜倫自稱不讀書,死后發(fā)現(xiàn)其藏書里滿是注解,真是天縱英才。1948年我乘海船經臺灣海峽,某日傍晚,暴雨過后,海上出現(xiàn)壯麗景色:三層云,一層在天邊,不動,一層是晚霞,一層是下過雨的云,在桅頂飛掠——我說,這就是拜倫。

而我當時的行李中,就帶著拜倫詩集。

拜倫拐腿,拐得好,非常拜倫。我首推司湯達描寫拜倫。司湯達在世上最崇拜拿破侖和拜倫。有次在意大利,一晚會據稱有拜倫。司湯達大喜,去,原來座位就在拜倫旁邊。遠遠看見拜倫入場,他已昏昏沉沉,根本無心聽音樂。他說拜倫皮膚如大理石中點了燈。那晚,他說未聽到音樂,但看到了音樂。

歌德對拜倫一往情深,不可自抑?!陡∈康隆酚幸粋€人物,名歐福良(Euphorion),是浮士德與海倫之子,豪邁不拘,后來墮海夭折了,這是寫拜倫。而歌德一大段悼念歐福良的詩,很明顯,針對拜倫。

在我看,拜倫的一生是十足的詩人的一生,是伊卡洛斯的一生。

為了希臘獨立,拜倫傾家蕩產。他奔赴希臘前線,任起義軍司令,得熱病死去,整個希臘為之哭泣,鳴炮志哀。尸體運回英國,倫敦人山人海迎候,引為英國的光榮。偽君子和反對他的人都想與他沾點關系。

拜倫的精神家譜是西方的懷疑主義。這主義從古希臘一路下來,初始都用心用腦,但沒有膽。蒙田臨終,世故圓滑,請來神父(他想不到三百年后一個中國人會算他的賬,算他頭腦與膝蓋的賬)。歌德一有機會就贊美拜倫,因為在文學上或生活上,拜倫做了歌德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偉人能夠欣賞英雄,但英雄未必瞧得起偉人。

李清照懂,有詩曰:“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