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些特征來推測,關于他的嫌疑,以及向周圍眾人隱瞞此事的可能性……”
“……不到百分之五,是吧?”
結城中校自己講出可能性,然后沉默了半晌。
蒲生當然也理解他沉默的含意。
百分之五。
這樣就不行了。
——只要可能性不是零,就不要認為對方是無辜的。
這也是蒲生在D機關里學到的間諜原則。
對隱瞞身份、只身潛入敵國的間諜來說,只要讓周圍產生百分之一的懷疑,就會丟了性命。
反過來說,此次蒲生的任務也一樣,只要還留有百分之五的可能性,就不是事后說一句“弄錯了”可以了事的。
事件的開端要回溯到一個月前。
橫濱的憲兵隊在深夜巡邏時,扣押了一名一看到他們便急忙逃跑的中國人。
既然對方看到他們就逃跑,那么背后一定有什么隱情。
憲兵對他展開嚴厲審問,發(fā)現(xiàn)了一項驚人的陰謀。
男人是進行抗日活動的秘密組織成員,坦承他們將會在即將到來的皇紀[1]兩千六百年的紀念典禮上,用炸彈暗殺重要人物。
憲兵隊高層接獲報告后,嚇得面如死灰。
皇族也要出席這場祭典,倘若真有什么炸彈,負責警備工作的人可不是“引咎辭職”就能了事的。
[1] 以神武天皇即位(相當于公元前六六〇年)作為起始的紀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