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讓孩子成為有責任感的人(5)

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作者:賈容韜


第二,讓孩子勇于承擔后果。

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是每位家長的責任。從孩子懂事起,就應該讓他明白:所有人都應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對自己的行為承擔后果。

比如,解決孩子早上賴床問題,爸媽可以給孩子弄個鬧鐘,讓他自己起床。沒有鬧鐘,爸媽只叫他一次。孩子起晚了,讓他承受所有的不便——頭發(fā)凌亂、衣冠不整、餓肚子、老師罰站等,這些行為后果都應該讓孩子承擔。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后,孩子會這樣想:多睡一會兒,給自己帶來這么多不便;晚起一會兒,竟然要付出如此大的代價。經(jīng)過這么一次深刻體驗,大多數(shù)孩子都會提前醒來,再也不會賴床了。

如果家長心疼孩子,怕孩子餓肚子,把早餐送到學校;怕孩子在學校受委屈,找老師解釋、替孩子開脫、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孩子沒有承擔后果,他自然就不會接受教訓,賴床的毛病恐怕今生今世都很難改掉了。人都有惰性和依賴性,如果有人事事替自己負責任,誰也不愿自己負責任;如果有人凡事替自己承擔后果,也沒有哪個人愿意自己承擔后果,更何況一個孩子呢?

第三,不隨意從困境中解脫孩子。

父母要給孩子有益的幫助,但不要替孩子生活。最重要的是,不隨時隨地從困境中解救孩子、開脫孩子。智慧的做法是放手讓孩子體驗生活、體驗行為后果。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孩子身處困境、感到痛苦的時候,正是磨煉自己的極好機會。家長心疼孩子,替孩子做了,孩子很快得到解救、得到開脫,孩子當時會感激家長,但損失最大的還是孩子。因為孩子失去了提高自制力、培養(yǎng)責任心、磨煉意志、自我成長的寶貴機會,這樣的機會失去得多了,孩子很多不良品質(zhì)也形成了。

家長朋友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生活是位偉大的老師,任何人都要經(jīng)過生活的歷練,你的孩子也不例外。歷練是造就成功者的最高學府,在這所學府畢業(yè)的人無一不是生活的強者。要約束好自己,克服“心疼”孩子、替孩子解脫的沖動,這樣才是真正愛孩子,對孩子負責任。實踐證明,一個缺乏約束力的孩子背后必然站著缺乏約束力的家長。

第四,不要壓制孩子的情緒。

讓孩子承擔責任,意味著讓孩子承受痛苦。孩子以前輕飄飄慣了,現(xiàn)在讓他承擔責任、承擔后果,必然要經(jīng)歷一個痛苦階段。家長朋友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幫助孩子度過這個陣痛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