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逃離德黑蘭:一個英雄的自白》第一章 革命的伊朗(4)

逃離德黑蘭:一個英雄的自白 作者:(美)安東尼奧·J·門德斯


每一秒鐘,形勢都在迅速惡化。激進分子押著戈拉辛斯基進入辦公樓的地下室,然后順樓梯而上,到達二層。躲在里面的美國人已經將門加固,樓梯中充滿了催淚瓦斯的味道。戈拉辛斯基雙眼灼痛,有人拿著一本點燃的雜志在他面前搖晃,他驚懼地后退并大聲喊道:“不要燒我!”然后,一根槍管對準了他的后腦勺,并對他發(fā)出最后通牒:要么讓里面的人開門,要么你就死。

戈拉辛斯基隔著鋼門告訴他的同事,現在抵抗已經失去意義了。他說激進分子已經抓獲了八名美國人(這是他自己的估計),而他們來這里只是要宣讀一份聲明,然后就會離去?!斑@就像2月14日一樣?!彼f。

約翰·利伯特(John Limbert)是一名政治事務官員,講一口流利的波斯語。他說他愿意出去,看看能否說服他們釋放戈拉辛斯基。對于這位會講波斯語的美國人,激進分子最初感到非常驚訝。利伯特先是勸誡,然后又告訴他們說革命衛(wèi)隊已經開往大使館。但他們知道他在虛張聲勢。幾分鐘之后,他被抓獲,并面臨著與戈拉辛斯基一樣的選擇:要么讓你的朋友開門,要么我們打死你。

至此,蘭根意識到進一步抵抗已是無望。盡管在伊朗外交部做了最大的努力,但他和湯姆塞斯還是未能獲得伊朗政府的幫助。通過外交部辦公室的電話,他接通了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并告訴當時使館內部級別最高的官員——安·斯威夫特(Ann Swift)放棄抵抗。

放棄抵抗之后,辦公樓里的美國人也只能聽天由命了。鋼門最終被打開,氣喘吁吁的人群一擁而入。而那些在保險庫里銷毀文件的工作人員又堅持了大約一個小時,但最終也被迫放棄了。

***

早在9個月前的1979年2月14日,也就是在伊朗沙赫(伊朗舊時國王稱號)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Mohammad Reza Pahlavi)剛剛逃離該國一個月后,這座大使館曾經遭到過一次襲擊。在這次襲擊中,一群游擊隊員攜槍沖進大使館,扣押工作人員作為人質達四小時之久。

當時的伊朗處于一片混亂之中。流亡在外的阿亞圖拉·魯霍拉·霍梅尼(Ayatollah Ruhollah Khomeini)已經從巴黎從勝利歸來,沙赫政府很快便宣告垮臺,而軍隊也隨之陷入混亂。由于出現權力真空,先前那些為推翻沙赫而聯(lián)合在一起的不同派系開始走向分裂,并相互展開爭斗。武裝人員在大街上游蕩,而仇殺事件也極為猖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