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chǎn)黨軍事上的勝利最終幫助斯大林擺脫了搖擺不定的立場。1949年6月26日,以劉少奇為首的中共代表團秘密到達莫斯科,與斯大林先后舉行了六次會談,向斯大林表明中共在國內(nèi)外重大問題上的立場,并為毛澤東訪蘇做準備。中國代表團還詳細提出請求蘇聯(lián)援助的具體事項,這一次,斯大林終于面對現(xiàn)實,對中國革命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根本轉變。第一天見面,斯大林就幾乎同意了中共提出的所有要求,包括貸款、援助專家、海軍建設、開辟航線、提供戰(zhàn)斗機等。直到此時,斯大林的對華政策終于不再搖擺不定,蘇共確定以中共政權為盟友,中蘇同盟的架構開始逐步顯現(xiàn)。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兩個小時之后,蘇聯(lián)政府就發(fā)來賀電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11月12日,斯大林正式邀請毛澤東訪蘇。
中蘇同盟關系的確立與雙方利益沖突
1949年12月21日是斯大林的70歲壽辰,毛澤東決定親自率代表團前往莫斯科祝壽。在1949年12月16日到1950年2月17日的這兩個多月里,毛澤東一直留在莫斯科,并最終簽訂了影響深遠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確定了中蘇同盟關系。
12月16日中午,毛澤東的專列駛進莫斯科。當晚6點,斯大林率領蘇共全體政治局委員會見毛澤東一行。雙方會談的焦點是中蘇條約問題。早在1945年8月14日,中國國民政府就同蘇聯(lián)政府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承認了雅爾塔體系下蘇聯(lián)對中國權益的損害。1949年2月,米高揚在西柏坡向毛澤東等人表示,蘇聯(lián)認為該條約是“不平等條約”,一旦時機成熟,就會“廢除這個不平等條約”。
在16日的會談中,毛澤東再次提起條約問題,他此時還不知道斯大林已經(jīng)對修改中蘇條約產(chǎn)生了顧慮。對于條約問題,斯大林明確表示,應該討論和解決這個問題,但必須弄清楚,是應當宣布保留現(xiàn)行的1945年《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還是現(xiàn)在就對條約作適當?shù)男薷摹K麖娬{,該條約是雅爾塔會議之后蘇中兩國簽訂的,雅爾塔協(xié)定規(guī)定了該條約的主要條款,如果改動其中條款,就會給美英等國提供法律上的借口,他們就要借機提出修改有關千島群島、庫頁島、南薩哈林等地的條款問題,所以蘇聯(lián)政府的態(tài)度是暫不修改該條約的任何條款。至于涉及中國主權的旅順和中長路問題,蘇方認為可以采取變通的辦法,表面上保留蘇聯(lián)在旅順駐軍的權利,實際上撤走駐扎在旅順口的蘇聯(lián)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