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元一體》士族與江南開發(fā)(1)

多元一體:當代中國的歷史解說 作者:劉德斌


西晉滅亡以后,黃河流域成為五胡混戰(zhàn)的戰(zhàn)場,人民生命財產都無法得到保障,各地居民紛紛在豪族的領導下,建立塢堡組織,或據險,或建堡壘,屯積自保,亦耕亦戰(zhàn),以便在這一災難的年代里求得艱難的生存。更有大量的黃河流域的居民,為躲避戰(zhàn)亂而紛紛南遷。

據葛劍雄的研究,在這次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持續(xù)時間最長的移民浪潮中,南下的中原移民總數達200萬人,即使按學術界最保守的估計,也不會少于90萬人。南遷的人口占其所遷出地域總人口的八分之一強,北方移民占到南方劉宋政權全境總人口的六分之一。參加遷移的人口數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之高,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絕后的。

這些僑民戶口的分布,按今省區(qū)計算,江蘇最多,有26萬人;山東約21萬人;安徽約17萬人;四川約10萬人;湖北約6萬人;陜西約5萬人;河南約3萬人;江西、湖南各1萬多人。

在此遷徙大潮中,西晉皇室也南遷立國,這就是東晉。世家大族有很多舉族南遷,率領其宗族所有成員及依附民,仿照部隊行軍的模式,組織龐大的移民隊伍南下。僅追隨晉元帝渡江南下的北方士族就達到100家,他們構成了東晉立國的基礎,后來也一直在東晉中享有特殊的地位,把持著東晉的政治。

南遷的士族有大量隨行的人口需要安頓,同時他們也帶來了足夠的勞動力,這使他們在進入江南之后,隨即展開了一場占山占水的運動,將包括耕地在內的大量資源據為己有,利用其手下的依附民,開始在新的地區(qū)建立起類似于北方家園的地主莊園。由于東晉依靠南遷的士族建國,自然不肯觸動他們的利益,于是,東晉士族的莊園經濟,似乎比之他們在北方時有過之而無不及。

大的莊園都是以占有附近廣闊地區(qū)的自然資源為依托,建立起自給自足的經濟,莊園內消費的絕大多數日常必需品,甚至包括相當數量的奢侈品,都是在莊園內部生產的。莊園里的勞動者,對莊園主有著非常強的人身依附關系,他們甚至不會出現在國家的戶籍之中,自然也就不必向國家納稅。平時他們耕種莊園的土地,生產莊園所需的一切,必要時他們也會拿起武器,組織成莊園的私兵。士族依靠莊園經濟的強大實力,支撐其政治上的地位,反過來,又以其政治上的特權,維持并擴充莊園的實力,因而牢牢地掌握著東晉的政權。即使在東晉滅亡以后,在南朝宋、齊、梁、陳這四個朝廷當中,士族的權力地位依舊,不會受到改朝換代的影響。士族地主在擴大自己實力的過程中,客觀上也對江南地區(qū)的經濟開發(fā)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