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狠狠愛自己》熱戀時你愛上的其實不是你的戀人(3)

狠狠愛自己 作者:曾子航


菲菲的這個問題也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為什么在熱戀中相濡以沫的一對情侶,最后卻不得不相忘于江湖?為什么我們苦苦尋覓的那個夢中情人,有時候即便找到了,在短暫的興奮之后,帶來的卻總是長久的失望?

原來,我們都把熱戀時的瘋狂狀態(tài)誤以為是愛情的降臨,于是我們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夢中情人的光環(huán)效應”中。

什么是“夢中情人的光環(huán)效應”?

大家都看過金庸的名著《天龍八部》吧?還記得段譽為何對王語嫣一見鐘情嗎?因為她長得太像他當初在一個山洞里偶遇的一位神仙姐姐。只不過后者不是人,而是一座雕像。雖然只是一座雕像,段譽卻在它身上找到了一個男孩子對夢中情人的全部想象!當他第一次看到王語嫣時,他真的以為那座雕像復活了。與其說他愛的是王語嫣,不如說他愛的是神仙姐姐。王語嫣不過是個替代品,盡管二者極其相像。這就是“夢中情人的光環(huán)效應”。我們常常以為自己瘋狂愛上了某個人,其實那個人僅僅是夢中情人在我們生活中的一個投影而已。然而,我們并不自覺,反倒沉浸其中難以自拔。

我們對夢中情人的需求,來自孩提時代對未來的一種想象

我們每個人的夢中情人又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對夢中情人的需求,往往來源于他(她)孩提時代對未來的一種想象。眾所周知,盡管兒童的身體最弱小,想象卻最豐富。當我們剛剛學會走路的時候,我們就羨慕起天空自由飛翔的鳥兒;在我們連自己都保護不了的時候,我們卻幻想手握鋼槍去守護自己的家園。為了彌補外在世界的缺憾,每一個孩子都會在內(nèi)心幻想出一個非凡的世界。如果是一個男孩子,他就會想象自己是個英雄,隨時整裝待發(fā),去營救處于危難中的弱者。稍大一點,這個弱者的形象越來越清晰。她是一個美麗的公主,她被困在古堡里,周圍盡是妖魔鬼怪,她急切地等待著王子飛奔而來!

為什么這個世界上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是在童話的熏陶下長大?因為童話是一個夢,它讓弱小的孩子們盡情展開想象的翅膀。男孩子在那里完成自己英雄救美的壯舉,女孩子則把自己打扮成可愛的小公主(貧窮的灰姑娘),等待高貴的王子從天而降。

為什么自古以來英雄難過美人關(guān)?因為美人是英雄必須拯救的對象。只有在美人那里,英雄情結(jié)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

為什么女孩子都喜歡做“白馬王子”的夢?因為只有白馬王子才能給她穿上水晶鞋,帶她走進華麗的宮殿,和她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還有一種說法,我們對夢中情人的期許,在很大程度上是來自于對理想父母的想象。在我的第三本書《戀愛時不折騰,結(jié)婚后不動搖》中,我寫到:每個人心目中都有兩對父母形象,一對是理想的父母,一對是現(xiàn)實的父母,二者并不完全對等,但卻密不可分。如果現(xiàn)實的父母滿足了我們的全部愿望,理想的父母就會和現(xiàn)實的父母合二為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