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絕頂聰明的西方大國們也知道,人類生活的世界大舞臺,不過是人類進行持續(xù)性的種族生死競爭的戰(zhàn)場,對被征服者的啟蒙與教育,實質上是一種培養(yǎng)潛在競爭者的愚蠢之舉。此外,一頭獅子管理一群綿羊輕而易舉,但如果要一頭獅子去管理一群獵狗就有些勉為其難了。因此,在從事對被征服民族行使“教化”使命的時候,西方大國歷來是把握住一定分寸的,絕對不會因自己的過分投資,而為自己培養(yǎng)出未來的競爭對手,甚至是掘墓人。
希特勒曾經說過:“絕對不能讓當?shù)鼐用竦玫娇捎糜诟叩冉逃脑O施。我們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會為我們將來的統(tǒng)治播下對抗的種子。……他們必須有學校,但是沒有必要讓他們接受很多教育,比如說,能看懂不同的路標就行了。”①
至于如何對付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區(qū)的人民,則要簡單得多。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區(qū)的人民,不是極端的無用,就是極端的野蠻。因此,對這些國家和地區(qū)的人民,大國們能夠采用的方法,只有種族取代一種了,即以大國的人種來取代這些國家和地區(qū)的人種,如果當?shù)氐娜嗣裼绊戇@種取代,則對其采用種族滅絕的方法,予以徹底的絞殺。
西班牙人到達美洲以后,就曾像屠殺動物一般屠殺當?shù)氐挠〉诎踩?,使無數(shù)村莊成為一片荒野。
1803年,英國人登上大洋州的塔斯馬尼亞島,不到幾十年時間,就把2500名塔斯馬尼亞人送進了墳墓,最后死亡的一位名叫特魯格尼尼的女子哀求英國人不要解剖其尸體,也遭到英國人的拒絕,至今這位悲慘女子的骨骼還陳列在霍巴特博物館。
日本人在20世紀對中國人的大屠殺,則是西方大國野蠻主義的現(xiàn)代翻版。
與英國、日本比較起來,德國在實施種族取代政策方面,更加兇殘與野蠻。在德國人看來,德國的猶太人、吉卜賽人,都是罪惡的化身,他們毒害德國文化,如患了癌癥的病人一樣,必須予以滅絕,否則將貽害無窮。對外,德國人則把斯拉夫人和亞洲人看成是野蠻人,這些人都是一些沒有文化、血統(tǒng)混亂的“雜種”民族。對這些民族只能予以徹底的消滅。
人類在宰殺動物的時候,為取得一種心理平衡,總是假定動物的纖維系統(tǒng)極端粗糙。即使是刀子塞進它們的肌肉之中,它們也不會有什么疼痛感覺的,它們無助的呻吟,不過是它們從內心深處對人類發(fā)出的感激表現(xiàn)。
與之相同,西方大國在征服世界的過程中,為保持一種心理上的平衡,自然就會把那些非西方社會的人民看成是一種動物,他們沒有痛苦,沒有絕望,沒有靈魂,也沒有什么思想,不管遭受什么災難,他們都會感覺到自在和寫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