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中國工廠似乎比英國工廠發(fā)展得更快,不僅由于其具有產品價格更低的優(yōu)勢,還因為它更接近西風公司在中國最重要的客戶。隨著中國蘇州工廠的勞動者經驗更豐富,他們的技術標準幾乎可以和英國的同行媲美。這樣,高端軸承的生產很可能就分配給蘇州的工廠,不用全部在普爾制造了。
安賽樂米塔爾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拉克希米·米塔爾是混合制造的倡導者。米塔爾的重要理念是:將從位于世界各地高成本和低成本國家的鋼廠中獲得的經驗加以總結,進而運用到生產中。長期貫徹這種理念可能產生的結果就是:在低成本國家工廠生產廉價的半成品鋼材,再運輸到高附加值工廠,然后在這些工廠將半成品鋼材制成高端產品,如汽車行業(yè)所需的不銹鋼面板,并賣給當地客戶。為盡量廣泛地分享兩地區(qū)工廠的創(chuàng)意,安賽樂米塔爾集團將基本的鋼鐵生產過程分割為10個關鍵工藝步驟,如鼓風操作或軋鋼過程,這些都是公司下屬50家工廠共有的工藝過程。這些工廠的代表定期舉行會議,以借鑒其他工廠好的創(chuàng)意,評估如何提高自己的運營水平。安賽樂米塔爾集團知識管理項目的主要負責人比爾·斯考汀認為,共享機制產生了連鎖反應,使得工藝水平得到普遍提升,從而增加了公司利潤。
印度產業(yè)學家拉坦·塔塔也熱衷于混合制造形式。塔塔是印度最大的工業(yè)集團塔塔集團的前主席。2007年,他批準塔塔集團以13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英荷哥魯氏鋼鐵公司。這項舉措類似于安賽樂米塔爾集團的高成本和低成本工廠的聯合,而交易的核心內容是魯氏公司在歐洲的幾個鋼廠,主要是在英國,其中一家大型鋼廠位于阿姆斯特丹附近的艾默伊登,還有一家塔塔公司在印度東部賈姆謝德布爾的高端鋼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