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出身仕宦的孩子,優(yōu)越于庶民,但和公卿之家比起來,終究差了幾分。父親郁郁寡歡的神情,像嗩吶吹響的一支悲傷曲子,滴滴答答,吹得三變的心一陣緊過一陣。三變盼著若有朝一日科舉及第、拜相封侯,才不枉父親的多年教誨,或許還能熨平他額間愈來愈深的紋路。
十幾歲的少年,正在人生中最蓬勃的春季。再老成穩(wěn)重,仍舊是孩子,活潑的天性使然,讓人無法按捺下涌動的好奇。更何況,自小讀書伴著行路的柳三變,已在漫長的路途中擁有了于剎那間捕捉山水之美的能力。
囿于學問藩籬畢竟枯燥,幸有閩西北的九曲東流和蒼翠林木,點綴出一片桃源。滾落懸崖的飛瀑,環(huán)抱群山的流水,神剜鬼刻的奇石,紅綺白練般的云霞,都是柳三變的朋侶友伴,也成了他筆下的???。
攀蘿躡石落崔嵬,千萬峰中梵室開。
僧向半空為世界,眼看平地起風雷。
猿偷曉果升松去,竹逗清流入鑒來。
旬月經(jīng)游殊不厭,欲歸回首更遲回。
——《題建寧中峰寺》
這是他為家鄉(xiāng)名勝中峰山、中峰寺留下的詩篇,對仗工整,聲韻錯落,遺憾的是意境落了平凡。剛剛開始學習聲律的少年,被眼前千峰萬壑的壯美、梵音回響的空寂、猿騰虎躍的喧鬧、竹逗清流的清新,醉得神魂顛倒,便興致勃勃地留下了這練習之作。
小作初成,宣紙上墨跡未干,柳三變也有過片刻得意。他委實應該得意——倘若一個人,眼睛能看遍風景,心靈能綻放詩意,雙手能書會寫,再擁有把涌動的詩情從心中謄寫到紙上的能力,何其有幸!
可是,當那一份得意和滿足退潮,三變再讀這首詩,總覺得如隔靴搔癢,怎么也觸不到心中蠢蠢欲動的莫名思緒。筆墨里究竟少了什么,竟每每讓人意猶未盡,難以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