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心勃勃的作者,為那個業(yè)已消失了的偉大游牧民族的故事所蠱惑,為那業(yè)已迷失于歷史黑幔中的悲壯背景所蠱惑。他意欲為那消失了的民族寫一部史詩。他明白自己是在做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但是他知道自己必須試圖這樣做。如果做不到這一點(diǎn),人類——整個人類將欠下那個民族一筆債務(wù),將欠下歷史一筆債務(wù)。
是的,匈奴這個話題,是牽動全人類的一根大筋。一旦撥動它,不論東方,不論西方,全人類都會因此而痙攣起來。
他們曾深刻地動搖了東方農(nóng)耕文明根基,同時動搖了西方基督教文明根基。天之驕子阿提拉大帝站在多瑙河的岸邊,率領(lǐng)他的三十萬歐亞大平原上的各游牧民族兄弟,呼嘯著奔向歐羅巴大陸。他幾乎占領(lǐng)了整個歐洲,如果不是那個妖嬈的金發(fā)的羅馬公主敬諾利亞的出現(xiàn),世界的進(jìn)程肯定就會是另外一個樣子了。
同樣的,居留在原居住地的這一支匈奴人,在未來的日子里,鼓行秦隴、縱橫燕趙的赫連勃勃,也差點(diǎn)兒重新改寫東方世界的文明進(jìn)程。
是的,他們像商量好了一樣,在一個早晨,東方和西方的這兩股肆意奔流摧毀一切的洪流,突然同時消失,同時沉寂,同時退出歷史舞臺,同時茫茫然而不知其所終。哦,這真是戲劇性的驚人一幕。
但是呀,放膽說吧,他們不會就此消亡的。那血液,相信還在生活在二十一世紀(jì)陽光下的許多人類分子的血管里澎湃著。那河流不是終結(jié)了,而是由于大地承受不起它了,轉(zhuǎn)而成為沙漠中的潛流河。
唉,要說匈奴人的故事,那得從遙遠(yuǎn)的年代說起。那時候世界的東方和西方還很少溝通,像兩個在各自的蛋殼里孕育和成長著的文明板塊一樣。彼此之間,僅僅靠一些零星的信息,遠(yuǎn)遠(yuǎn)相望著,相守著,互不往來。那時候世界的東方首都是長安城,世界的西方首都則是羅馬城。而兩座城池之間相隔的這個幅員遼闊的漫長地帶,腦袋光光的人類學(xué)家們稱它為“歐亞大平原”。
這個被稱為歐亞大平原的蠻荒地帶,為一望無際的戈壁灘、大沙漠、草原和干草原、險峻而凄涼的群山、原始森林、洞穴和湖泊、偶爾的城堡、一條又一條湍急的河流所充填。僅就河流而論,中國的史書以稍帶幾分哀婉幾分驚乍的口吻所談到的那烏滸河、藥殺水,它當(dāng)在中亞細(xì)亞地面;而后是穿越俄羅斯大地的四條主要河流,鄂畢河、頓河、伏爾加河、第聶伯河;而后是自喀爾巴阡山直下,進(jìn)入東歐平原的多瑙河流域。